宿州:共享城市文明硕果 老城区绽放时代新活力
2020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宿州:共享城市文明硕果 老城区绽放时代新活力

■ 禹志强
铁路公园
八一路文化墙
宿州老城区
八一游园
街头游园
花园小区
 

“三年创建、首创首成”。2020年11月20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宿州市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这让宿州650多万人民欢欣鼓舞。这一天将注定永载宿州史册。宿州又拥有了一张全国级“金字招牌”。在三年的创建中,宿州始终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根本导向,坚持城市文明成果共建共享。宿州的老城区经过三年创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蜕变。这蜕变正是老城区居民共享文明创建硕果的见证。让我们走进宿州老城区,感受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体会老城区的魅力与活力。                       

昔日车站变网红打卡地

这里以前是个临时车站。可如今,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处有颜值有内涵的网红游园。

“好漂亮呀!真是个大火车!”几个小朋友正在围着一台气派的蒸汽机车兴奋地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我也是头一回见,比我的玩具火车逼真多了,太震撼了。”“这就是真的蒸汽火车。”“我不信这是真火车……”他们还在激烈地争论着,脸上始终洋溢着兴奋快乐的表情。这是11月28日,记者在宿州老城区滨河路和宿淮路交叉口的铁路公园里见到的天真烂漫的童趣场景。

“今天是周六,我带孩子来这里玩玩。孩子特别喜欢来这里玩耍,只要一有空孩子就会缠着我来这里。”住在附近同科小区的张颖女士告诉记者,“这里变化太大了,以前是个临时的城乡客运站,你看现在多美,有火车,有绿地,还有健身设施,人气多旺!夏天时,这里更是人头攒动,大家纷纷来这里打卡留念,成了火爆的网红公园,甚至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打卡。”

宿州铁路公园规划占地面积约38亩。公园围绕沱河景观带利用大片花海,着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美景”的游园风景。在打造特色风景的同时,为突出铁路文化主题,园内购置了一台真品上游型蒸汽机车,长21.6米、高4.2米、重92吨,铺设100米铁轨,建设铁路文化廊架,放置精选历史照片,反映宿州的铁路文化。同时,园内设置有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广场、休闲草坪、彩色沥青跑道等基础设施,向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健身、游憩的综合性服务,是周边居民较为理想的休闲活动场所。

老年人的乐园

“我下了楼就来这里锻炼,晒晒太阳,太方便了。”家住埇桥区西仙桥社区的张大娘一脸幸福地说,“在这寸土寸金的老城区,政府为我们开辟建设了一个游园,实在是难得。我们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去太远的地方锻炼实在是太麻烦,孩子也不放心。现在好了,政府把游园开到家门口,实实在在为我们这些老年人带来了福音,让我们老有所乐。”说起这个游园,今年78岁的张大娘一直赞不绝口,总有说不完的话,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11月28日下午,天气有些寒冷,但是记者在宿州八一游园看到依然有不少老年市民在器械区锻炼身体,他们有说有笑。有的在玩踏步,有在玩转盘活动着腰……锻炼累了就坐在游园的长椅上歇歇脚,聊聊家长里短。

张大娘说:“我们这些老年人通过在游园一起锻炼,邻居之间走动更勤了,更亲密了,晚年的生活也不再寂寞了。”

据了解,八一游园位于埇桥街道西仙桥社区,北接大河南街,南连小河南街,总面积约9680平方米。八一游园原本是一片遗留空地,全面封闭。后经拆除围墙,打通大河南街与小河南街交通道路,新建公厕,修建健身器材来方便周边居民通行,满足居民休闲交流、运动健身等需求,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家门口的游园

“我就住在附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玩。”11月28日下午,带孩子在南苑游园玩耍的李娜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游园虽然面积在宿州不算太大,但各种娱乐设施齐全,孩子特别喜欢来这里玩。”

“宿州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公园,可是,我们还是更喜欢家门口的游园。”李娜说,“因为它很方便。”

南苑游园位于宿怀路与海河路交叉口,始建于2019年5月,综合占地2000余平方米,园林设计以宿州八景为主题,绿化以珍稀乔木为主,配以各类灌木及四季花卉。游园内还设有健身器材、休息座椅、儿童娱乐场地、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给附近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方便的休息场所。

背街小巷成了示范路

“勤开窗、勤洗手、工作环境的空间要流通”的预防感冒知识,“减盐”“减糖”“减油”的“三减”健康知识……走在宿州建设北路,随处可见富有健康宣传特色的插图,上了文化墙。这条街的巨变让附近市民惊叹不已。

“这路变化太大了,通行变得顺畅了。”家住附近小区的王大爷乐呵呵地说,“我已经在这里住了20多年,这条路从前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积水,商店占道经营的又多,经常发生拥堵,车辆通过时甚至会溅到行人一身水,成了标准的‘水泥路’,泥泞不堪,周围市民怨声载道。”

“现在你看,占道经营的没有了,墙面也进行了美化,建设了不少小花坛,还铺设了沥青路面,又宽阔又平整。道路变得通畅多了,生活在这里心情很舒畅。”王大爷说。

2019年4月29日,埇桥区对建设路进行了全面改造,路面全部铺设柏油,主路面加宽,施划停车位和道路边线。规范日常车辆停放;实施雨污分流;对“面包砖”全面更换;铺设盲道;绿化提升,栽植部分绿化,美化环境;亮化提升,按照亮化要求,增设照明设施,方便居民出行;统一更换门头店招;房屋进行墙面粉刷;真正做到“路平、灯明、墙亮”。

针对建设路商户较多、管理难度大、卫生环境差的特点,埇桥区将街巷纳入市场化管理保洁。进行日常巡查,对破损、脏污的垃圾桶进行更换、清洗;对乱停乱放车辆现象进行集中整治;生活生产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辖区志愿者们向居民耐心讲解文明卫生常识和文明创建的好处,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做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形成干群共创文明城市的良好局面。

小街巷成了艺术走廊

在宿州埇桥区三里湾街道的农科路原本是条老旧的背街小巷,现如今已变成充满诗情画意的“靓丽小巷”。

“以前这条小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通行不便,安全隐患很多,现在大变了样,经过埇桥区小街小巷治理工程的改造,它也成为了精品示范路。”在这条街上做生意的崔大姐告诉记者。

11月28日,记者在农科路看到,路面干净整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序停放,通行顺畅。道路两边的空白墙面上,增加了许多醒目别致的宣传内容——诚信为人之本 亲帮亲,邻帮邻,邻里和,胜远亲 等宣传语,社区好人榜等宣传图,既美化了市民生活环境,也提升了城市品位,让文明理念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中。

据了解,农科路上这些文化墙上的内容和创意,是在征求很多居民的意见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宿州映像”照片展示,就是看到其他地方有把老照片做成展示墙的例子,于是收集一些宿州的老照片和新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片进行组合,达到时空交替的效果;“社区好人墙”展示的是居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看到自己的邻居、朋友,居民们感到非常亲切,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居民做好事,积极参与社区的文明创建;低碳环保、诚信孝善等内容的展板,也都尽量简洁易懂,方便居民记忆并接受。

在改造后的农科路上,记者一边前行,一边欣赏着墙壁文化与路边的花坛,真是一步一风景。

记者从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埇桥分局获悉,2018-2020年宿州埇桥区共投入约44845.91万元完成城区背街小巷460条道路、76条泥土路、35条精品街巷、10座游园、121座公厕提升改造。

老小区从“忧居”到“优居”

临近中午,家住宿州市埇桥区淮海南路工行宿舍的王大娘提着一袋新鲜的鸡蛋和蔬菜回到了家中,开始在厨房张罗着午饭。“多亏了老旧小区改造,我们这破旧不堪的老小区焕然一新,我对现在小区的环境很满意。”王大娘说。

20多年前,王大娘就已经住在工行宿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区慢慢“衰老”,路面坑坑洼洼,楼房外墙由于年久失修,斑驳起皮,下水管道经常堵塞,电动车随意停放,电动车充电一些私拉乱扯的电线,给小区住户带来了安全隐患。

王大娘说:“这旧小区改造真是件大好事。楼房的外墙也统一进行了整修,小区的下排水也同样重新安装,也铺设了柏油路面,增加了自行车棚和充电设施,再也没有私拉乱扯电线的了。”

在宿州花园小区,记者同样看到,该小区焕然一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井然有序,在小区的小广场上还配备了各种建身器材,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锻炼娱乐,小区还新安装了仿古的路灯。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破旧的房屋变成了靓丽新居、坑洼的道路变成了平坦大道、破败的场区变成了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城区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

2018-2020年,埇桥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40个,改造建筑面积314.7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2528户,投资约5.696亿元。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今日宿州老城区的巨变,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也正是城市文明给广大居民带来的创建红利。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