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0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亳州市谯城区: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戴明 任杰 吴笑文
鸟瞰魅力谯城
谯城区第三届农民丰收节上表演舞蹈《大丰收》
谯城区双沟镇三官村的农民在田间收获辣椒
中国好人张西军老人在魏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好人事迹
亳州好人、志愿者帮助返乡途中出站行动不便的旅客提行李、推轮椅
 

亳州市谯城区自2019年10月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第二批试点区(市、县)以来,该区区委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突出党建引领,结合群众需求,建立“1+24+274+N”四级规范体系,整合盘活各类阵地资源,深化队伍建设,注重把文明实践与地方特色相融合,建立 “一镇一特色”品牌项目,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作用,结合群众需求与重点节日,通过“讲、评、帮、建、送”等方式精准开展活动,打通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了文明实践在谯城大地落地生根,让新时代文明馨香浸润百姓心田。

贯穿一条主线,完善体系建设

谯城区明确树立“党建统领,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始终,建立班子成员与理论骨干为主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宣讲队伍,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科学理论政策宣传宣讲,举办“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活动334场次,持续深入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讲透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规范体系运转。建立“1+24+274+N”四级体系在区级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24个乡镇(街道)设立文明实践所,在274个村(社区)设立文明实践站,在全区培育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三级书记抓落实,多点发力的良好格局。

完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制度,由区委协调36个单位、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完成工作任务。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书记任中心主任,下设办公室,定编5人,作为实践中心的具体办事机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谯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管理和嘉许制度》《亳州市谯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督查考核暂行办法》《关于探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工作意见》等多个文件,建立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定期考核制度和问题清单反馈与督查整改机制,同时把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纳入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督查内容,促进试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盘活阵地资源,深化队伍建设

按照“公共资源群众共享”的原则,谯城区整合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各类资源980余处,为全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阵地,按照“十有”标准,因地制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注重把文明实践与地方特色相融合,建立 “一镇一特色”品牌项目,将文化传承、技能培训、科普教育、农技培训等功能融入其中,建设一批特色实践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各种文化服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办到群众家门口,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发挥区直单位职能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理论政策、文化文艺、卫生健康等“18+N”支区直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护卫“涡河母亲河”天蓝绿水行、相约“花戏楼”文明旅游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彰活动。截至目前,谯城区实名注册志愿者22.3万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50余支,志愿服务项目11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000余场。

创新实践方式,丰富实践内容

谯城区结合群众需求与重点节日开展丰富活动,通过“讲、评、帮、建、送”的活动方式开展“七传七树”系列活动,先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七个一”、3·5“学雷锋日”志愿服务月、我们的节日(春节、清明、端午)、党员志愿服务月、广场舞大赛、“弘扬文明实践新风 携手走进小康社区”艺术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宣讲”等各类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制作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筷公勺”等公益广告,切实增强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推动文明实践在谯城大地落地生根。

谯城区充分发挥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优势,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提炼和展示文化的当代价值。融合了二夹弦、清音戏、大鼓书、快板、表演戏曲等民间艺术资源,打造出“戏说好人故事”“蛀虫覆灭记”“套路贷”等一批唱响好人事迹、宣传移风易俗的优秀文艺作品, 其中琴书《抬轿车》《完璧归赵》,小戏曲《情满骆桥》《勇闯火海》等曲目深受基层群众喜爱。

全面构建“评好人、树典型、学模范”机制,试点以来,加大选树典型力度。谯城区获评中国好人2人,安徽好人7人,亳州好人23人,全国“四个一百”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个,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4个,“感动药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18个,打造道德高地,让好人引领时代风尚。

谯城区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组建谯城区红白理事协会,投入40万对新建的移风易俗大礼堂进行奖补,在谯城区十河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示范点,创作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开展全区“移风易俗 弘扬新风”展演,持续加大婚丧嫁娶事项移风易俗推进力度,努力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