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秋江南
四牌楼
3上一篇 2020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牌楼

■ 金志伟
 

在我小时候,牌楼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四牌楼还是小城的中心,是小城最有人气、最热闹的地方。

热闹是有原因的,首先这里有小城第一家百货大楼。在物质匮乏的那些年,这里也算是商品丰富、琳琅满目的了。小城的人有事没事的喜欢去逛逛,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那年头小康的标志就是这“三转一响”。这“三转一响”就在柜台里面摆着,小城很多人虽然买不起,但也时常来这里过过“眼瘾”。这些光彩夺目的商品,就是他们的人生追求。没事来看看,心里会踏实些。

与百货大楼隔街相望的是新华书店,那是我常去的地方。书店不但卖书还租书。那年头,书虽然只有几毛钱一本,但很多人都买不起书。于是租书的生意就火爆起来。记得租书是要交押金的,一次可以租一本,一天一分钱。曲波的《山呼海啸》我是用五分钱看完的,《山呼海啸》是厚厚的上下册,80多万字,定价是2.40元。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当年这小说曾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太想拥有这两本书了。记得书快看完时我曾经向父亲张口过,父亲看了看后面的定价,说了句:“太贵了,书看过就行了。”两块四毛钱,也实在是贵了点,它等于父亲两天的工资。但曲波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他的《林海雪原》、他的《山呼海啸》曾深深感动过我们。后来的好多天,我在租书还书的时间里,都喜欢到卖书的柜台边看看。那两本崭新的《山呼海啸》一直在玻璃柜台里躺着,好长时间也没有卖出去。

直到我自己工作了,在买书这件事上,我再也没有亏待过自己。孙子来庐江,我喜欢带他到各处逛逛。有段时间,孩子在玩具店里看到漂亮的车子和坦克就走不动路了。每当这时,我都会帮孩子买一个。回家时,女儿和老伴都要批评我,说宽儿的玩具太多了,好多玩具都买重了,家里也没地方放了。其实她们不理解我的心情,我的书房里的书也快堆不下了,但我见到心仪的书还会买回来。没办法,手痒。

书店的对面是一家工商银行,我没怎么进去过。银行的对面是几家民房,边上有家大众饭店和一个老虎灶。老虎灶是上海人的叫法,在小城普遍的叫法是水沽炉,也就是卖开水的地方。那时候,煤是紧缺物资,是按计划供应的。很多人家的煤炉子只在烧饭的时候才开,平时都是封着的。这样,水沽炉的生意就很好。一分钱一暖壶的开水,很多时候是要排队买的。

四牌楼的三边都有楼,只有水沽炉这边是一色的平房。于是,有人戏言,四牌楼缺了一只角,最多只能算是三牌楼。其实那时的楼房都不高,最高的是百货大楼,也只有两层。新华书店这边最多只能算一层半,因为一层上面是阁楼。过去的阁楼都是木楼,上面铺着小瓦。从下面看,那些木制的雕花窗子显得特别幽深,令人有无限的幽思和遐想。

四牌楼到电影院还有不少这样的阁楼。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剧方义华从合肥过来给小城的文学爱好者讲课。饭后,方老师在街头散步,见到这里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老房子,于是决定将他即将拍摄的电影外景地放在这里。这个叫《野妈妈》的电影在四牌楼开拍那天,小城几乎万人空巷。那年头,拍电影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次拍电影可能是四牌楼最后的辉煌了。随着城区的扩大,小城的中心也慢慢的漂移出去了。原先的荒郊野外仿佛在一夜间长出了许多高楼,这些高楼都以鸟瞰的姿势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一片老城区。

每到腊月,四牌楼一带还是很热闹的。许多卖对联、爆竹、礼花和各类年货的摊贩把摊子都挪到了路中间。四牌楼的十字街头几乎变成了步行街,机动车在那段时间里都要绕着走。如果一不小心误入四牌楼一带,没一个小时你是绕不出去的。

前年,小城开始禁放烟花爆竹。想必现在的四牌楼,已经不再那么拥挤了。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