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漕古镇: 沉淀在漕运河上的千年繁华
2020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运漕古镇: 沉淀在漕运河上的千年繁华

■ 记者 刘润宇/文 张倩莹/图
老街居民其乐融融
老街游客
运漕古镇的“清明上河图”
运漕古镇砖雕
 

清晨的薄雾在宽阔的河面上升起,天主教堂高耸的城楼上,“咣当”“咣当”的钟声响彻漕河两岸。镇上48道间门早已开启,苏麻石铺成的36条街和青石板铺成的72道巷已是人来人往。散布在大街小巷的十几家茶馆已座无虚席,人声鼎沸;鲍义兴、马义兴、庆华楼、天成楼几家大茶馆的包厢雅座早被各商号的老板预订一空。西仓盐库专用码头前停满了来此批盐的商船,朱氏粮行又来了一批坐着小火轮来采购大米的南京客商,罗益丰粮行正在为芜湖米市发运20船订购的大米,河面上的货船绵延几里路长。明清以后,中国社会商贸日渐繁荣,运漕古镇迎来了历史上的繁盛时期,被称为“小芜湖”,这是一幅属于含山县运漕古镇的“运漕清明上河图”。 

昔日繁荣“小芜湖”

运漕镇坐落在含山县最南端。裕溪河又称“漕河”,衔巢湖,达长江,为八百里巢湖通江的黄金水道,古镇运漕恰似镶嵌在河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溪河、牛屯河将其环抱,水上运输发达,又扼巢湖出江咽喉,因此,运漕自明代以来就是商贸集散地,为安徽省江北八大重镇之一。

运漕在历史上有过两次繁华鼎盛时期。第一次是在明代,朱元璋直接钦定运漕为“十二圩盐引岸”。所谓“盐引”就是运销食盐的特许凭证。“盐引岸”是朝廷指定的专线运销盐的口岸。运漕食盐的专销范围不仅覆盖了裕溪河流域 12 个圩口,一直延伸到肥西、肥东、舒城,为江北数十万民众食盐集散地。早已垄断“盐引”的徽州盐商们蜂拥而至运漕,古镇由此迎来了第一次繁荣。

运漕第二次大繁荣是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有许多重要亲戚都在芜湖经商,其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几乎全家都在芜湖,李家将镇江七浩口米市搬迁到芜湖。芜湖米市逐渐繁荣,鼎盛时期年交易量达1000万担,为清代四大米市之首。运漕由于紧临芜湖,又有水道相通,运漕的杨柳圩,无为的上下九连圩都是稻米主产区,于是运漕自然成了芜湖米市在江北的集散重埠,由此吸引了大批徽商再次涌入运漕经营各种生意。

民国初年,中华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都在运漕设有办事处或汇兑所。美商美孚石油公司开设了洋油栈。1912年芜湖普安公司购买两艘小火轮在运漕芜湖间对开,后又增加直航南京的航班,运漕一时成了交通枢纽。1927年运漕商界募股集资筹建圆明电灯有限公司,用柴油内燃机发电供商贾和大户人家照明。当时中国农村还在普遍使用香油灯,运漕在裕溪河流域开创了发电照明的先河。

运漕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购销两旺,集市庞大,行业齐全,文化昌盛,历经明清两次经济、文化大繁荣,运漕镇占据江北重镇的重要地位,徽商的作用功不可没。

王侯将相,名人辈出

运漕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贸繁华之时,王侯将相、文人墨客、达官商贾聚集在此,他们因运漕而成就了人生长河中一段段精彩难忘的经历,运漕因他们而谱写出沧海桑田里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故事。

翻开明朝开国功臣录,书上记载着一百零八位功臣,运漕黄墩人华高赫然在列。华高农民出身,生有勇智,不屑屈人下。元末,农民起义纷起,华高在家乡聚集数百人,结寨组建水军起义,而后他归附朱元璋后取得无数战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洪武元年 (1368),华高进封荣禄大夫。洪武三年,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广德侯,赐诰命铁券,戎马一生,死后葬于含山县黄墩。

每年冬至这一天,抗日将军张镜远的后代都会来到运漕古镇悼念先祖。张镜远,1907年出生于含山县运漕镇,又名张祖鉴。幼年在芜湖市萃文中学读书,毕业后投奔冯玉祥将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前他奉命负责筹建鄂北武胜关、长江马当要塞的防御工事。武汉沦陷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军新编23师第2旅少将旅长、代理师长,时年31岁。1938年11月,日军分水陆两路进攻湖南的北大门城陵矶,在日军炮舰的轰炸下,城陵矶失守。张将军深感失土有责,在岳阳附近之荣家湾举枪自戕。张镜远在遗书中这样写道:“余此次参加抗战,夙愿已达,城陵矶失守,虽有种种原因,但势已如此,不如自戕,尚重气节……”表现了中国军人不成功便成仁的英勇气概。

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在太平天国战役中兵败,躲在运漕古镇的袁公馆而免于一死,而后李鸿章提拔了袁家的二儿子袁世坦。袁世坦屡立战功,成为民国中将。

百年美味,久负盛名

运漕早点是运漕这座水乡古镇独具特色的美食,它配料精细,入口香、脆、鲜、美,男女老幼皆喜爱,食后难忘。一大早,来吃早茶的人络绎不绝。“县城里的老人周末没事就坐城镇班车过来吃个早点,买点土菜,逛逛再回家,周末过来都要排队的。”含山县文管局工作人员周宗保介绍说。“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运漕人的生活习惯同扬州很相似。”周宗保说,所谓“皮包水”就是吃早茶,“水包皮”则是泡澡,镇上至今仍有六七家澡堂。

古镇运漕有五福和、鲍义兴、庆华楼、天成楼、聚仙楼等10多家老字号店铺。同泰祥的玉带糕、宏义泰的“大麦烧”、朱家烤鸭、王森和酱菜都赫赫有名。运漕早茶丰富,鸡汤煮干丝、小笼包、炒面皮、烧卖、米粉方糕、糯米团、油炸粑粑、鸡蛋锅贴饺等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我们这还有从早上就开始喝酒的,一坐就是一天,你看到他们在哪家喝酒就知道哪家味道最好。”生活在老街已经几十年的李奶奶笑着说。

过去桌子的坐序很有讲究,第一张茶桌是不给一般人坐的,专为镇上知名人士和有头面的人留的。顾客进门,跑堂的伙计笑脸相迎,热情接待,领着顾客入座后倒水泡茶。伙计将壶嘴对准茶杯口,当水一出壶口,迅速拎起水壶,水柱离茶杯约二尺高,茶杯水一满,马上将壶嘴降至茶杯口点两下收壶,这叫“风凰三滴水”,然后介绍早点,忙过这一桌,又跑下一桌,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

古镇运漕茶馆与县内其他集镇不同,有点独特,一天两遍茶,分早茶和午茶。从早晨到中午,茶馆门庭若市,其原因之一就是运漕的买卖交易、探亲访友、儿女开亲,茶馆是最为合适的地方。

■ (本栏目图片由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