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开发区发展的底色,是生活的原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寄托着每一个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崭新的城市面貌,立体化的交通网络,生态宜居的环境,走进安徽开发区,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不断提升的形象和品位。
开发区,一块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土地,安徽开发区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用更加优越的产业平台,更加卓越的创新平台,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优美的环境和更加细腻的情怀,以创新打造园区新面貌,做好“产业布局、转型升级、资源集约、产城融合”大文章,助力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一座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典范新城已具规模。
长丰(双凤)经开区: 高标准产城融合浇筑城市地标
力高文化公园、悦民驿站、悦丰广场等城市街头“小游园”相继投入使用,大房郢水库上游千亩竹海环境宜人……四季常青、五彩缤纷的城市形象跃然而出。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大力实施以游园、公园、高铁沿线、道路两侧绿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园林绿化提升工程,使得园区绿化体量和品质取得突破性进展。
道路是城市“血脉”,更是关系福祉的民生。从“有路走”到“走好路”,长丰(双凤)经开区实现了质的跨越——先后启动市政道路项目41项,金川路、金江路、凤巢路、颍泉路等一批次干道相继通车,打通城市路网的“神经末梢”。从“居有屋”到“居宜屋”,园区启动凤麟兰庭二期、万里三期、绿洲·凤栖苑安置房项目建设,对徐桥苑等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一字之变体现的是双凤教育事业的高质量提升,园区启动力高学校、阿奎利亚学校教学楼新建项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铺就为民为企服务“方便门”,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长丰(双凤)经开区先后推出“十大”民生工程、“九小”惠民工程,兴建了一批邻里中心、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公厕、公办幼儿园、健身场所、卫生及残疾人服务站。
拥抱数字时代,让园区更“聪明”。长丰(双凤)经开区以信息化建设促管理提升,解决“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的城市管理难题。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结合高空云台设备及可视化调度等系统,将市政管养、环境卫生、安全防控、城市管理等职能集成智慧平台之上,进行统一上报、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管理,提升区域全路段、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水平。
聚焦产城融合发展,建设高品质园区。2020年,长丰(双凤)经开区进一步提升园区环境,增强百姓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交通设施升级。分批改造完善园区30余条主干路网,建立健全园区交通循环体系,实现园区市政交通路网的整体升级换代。绿化品质升级。围绕板桥河沿线、淮南铁路沿线、阜阳北路沿线三大“绿线”及大房郢水库,建设10座精品游园、万亩生态湿地。生态环境升级。积极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南淝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务,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高效推进板桥河流域水环境项目建设。园区管理升级。打造“智慧双凤”,通过资源整合、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分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智慧化管理、零距离服务”。
滁州经开区: 绿色引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十三五”以来,滁州经开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理念,坚持绿色引领,推动产城融合。2019年9月份,国家工信部公布全国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滁州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成为该批次全省3家获此殊荣的开发区之一。
注重“生态绿”,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经开。滁州经开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蓝天行动,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对工业企业、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进行集中整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按照“建立机构、明确责任、落实经费、严格考核”要求,建立管委会、街道、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对丰收渠进行拦污整治,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逐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对园区企业周边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详查点位核实,与危废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注重“生活绿”,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的工业新城。打造专项规划“一张图”,完成经开区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医疗卫生、教育、商业服务设施等共13项专项规划“多规合一”,并纳入滁州市城市规划多规合一。健全路网管网,近年来新开工及续建市政道路及桥梁项目49个,总里程55.5公里;配套建成雨污水管网140余公里,配套建设常州路、徽州路等十一条道路路灯工程,实现亮灯里程超60公里。强化民生工程保障,新开工及续建厂房及民生工程项目近20个,保障园区居民工作生活一体化、便捷化。完善公共交通,累计引进公交专线7条,沿园区主干道新建成公交站台96座,完成37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公共自行车910辆。
注重“生产绿”,构筑生态、集约、安全的产业高地。滁州经开区在推动经济指标增长的同时,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坚持规划引领,调整产业布局,在高铁站前区布局并集中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链,目前已签约京东大数据中心等总部基地项目;依托滁能热电有限公司,实现集中供热,目前供热主管网50多公里,供热范围覆盖园区。积极建设信息技术、搭建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完善污染源及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环境风险预警指挥系统等工程,实现对区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和管理。
肥西经开区: 平台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肥西县大建设计划,产城融合示范区、潭冲河以南、紫云湖“三大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是2020年的重头戏。而其中两个片区绝大部分位于肥西经开区范围内,涉及平台提升项目26个,总投资约34亿元。目前,多项工程进展迅速。
这些平台建设项目,从区域分布看,紫云湖片区、新港南区主要是市政路网建设项目,金寨路、繁华西路沿线重点是市政道路精品化改造项目,在新型片区则着力进行道路绿化提升。从项目类型看,涉及综合交通、环境整治、园林绿化等各方面。总的目标是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提升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作为肥西县重点打造区域之一的紫云湖片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今年将重点实施紫云湖文体公园、五老堰河流改造以及7条道路建设工程。紫云湖大型文体公园规划总面积107.25万平方米,含陆地69.75万平方米,水面37.5万平方米,工程包括水体治理、建筑设施、基础配套、景观绿化、公共服务等。区域内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含南溪路、孙集路、皋城路、清水河路、大柏店路、四道河路、平天铺路等,总里程20公里,现正在加紧施工。
新港南区位于潭冲河以南,该区域正在加快推进下派河路、北张路、站前路、四合路建设工程,总里程约7.5公里。在金寨南路沿线,计划改造耕云路、仙女路等5条道路,总里程约10公里。
繁华西路区域重点实施8条(段)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总里程约12公里,包括新建汤口路、创新大道等,改造振风塔路、汤口路、玉兰大道等道路。派河以南的新型片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重点实施江淮大道、玉兰大道等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改造面积约28万平方米。
轨道交通方面,该开发区正在积极推进四号线南延线及车辆段项目施工用地征迁,并做好三号线南延线相关施工保障工作,为带动相关区域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基础配套设施的改善提升,是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据了解,肥西经开区制定印发了《平台升级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加快平台设施改造,全面提升承载能力,为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插上腾飞翅膀。
濉溪经开区: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宜业宜居之区
今年以来,濉溪经济开发区持续加大铝基延链补链建设力度,以铝基为主导,科学制定铝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推动铝基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以优势互补、经济合作的方式,推动产业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铝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既有龙头产业带动,又有配套产业支撑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实现铝基新材料千亿板块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2020年9月底,濉溪县铝基金属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32亿元,同比增长10.20%;完成税收3.06亿元,同比增长25.07%。
基地现有涉铝企业7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52家,其中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5家,1~5亿元28家。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企达到19家,同时组织力慕科技、赛宇汽车、君意达、理士电源、奥邦科技、弘昌新材料、广博机电、天凯光、斯瓦克申报2020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有望达到25家,占基地入库企业的48.07%;新入库规模以上企业5家,分别是理士新能源、规矩铝模、利丰电器、信源坊包装、雷博机车,下半年有望再新增5家以上。
今年以来,濉溪经济开发区以推进开发区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着力加快产城融合建设步伐,高标准、高起点细化城市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和控制,细化深化建设方案,确保规划落实到位。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推动园区供暖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开发区形象和承载能力。坚持建管并重。
开发区还进一步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集约现有土地资源,内部挖潜,淘汰落后项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用于新的工业项目和商业配套项目入驻。建立适应开发区发展和城市化需要的管理新体制,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硬件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园区。
下一步,淮北铝基基地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及省发改委、省三重一创办具体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做大产业、做强平台、做优服务、深化合作,提升基地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