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 有哪些新看点?
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
下一篇4 2020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 有哪些新看点?

 

9月15日,中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十一火箭第10次发射,也是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进一步验证了海上发射的可靠性,也标志着长十一火箭发射迈入“10+”时代。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十一火箭总体设计师张飞霆表示,相比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此次任务有三大新看点,即新轨道、新平台、新厂房。                  □据中新社

新轨道

此前,长十一火箭虽然在陆基发射场执行过多次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但在海上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尚属首次。相较于2019年6月5日首次海上低倾角发射任务,本次任务中,长十一火箭要将9颗重约42千克的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对其运载能力要求更高。

为满足任务要求,火箭型号队伍在箭体结构减重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卫星支架如果采用常规的设计思路,采用铝合金蒙皮桁条结构,重量约为120千克。为了解决运载能力的问题,型号队伍改用复合材料卫星支架,在满足刚度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成功为火箭减重50千克。

此外,为了适应轨道变化,箭上天线位置也进行了相应调整,灵活适应了测量系统的需求。

新平台

本次发射点位于山东海阳港东南方向的黄海海域,长十一火箭搭乘“德渤三号”动力船作为发射平台,自主航行至该区域。

“德渤三号”动力船长接近160米、宽40米,速度为每小时20多公里。在长十一海遥一火箭任务中,“德渤三号”动力船曾作为备保方案;而在本次任务中它正式从幕后走上台前,担当大任。

相较于首次海上发射任务使用的“泰瑞号”驳船,“德渤三号”动力船结构更加细长,在海面上受浪涌影响,船上振动环境条件更加恶劣。为此,型号队伍开展了大量试验和深入细致的仿真分析工作,研究认为火箭设计可靠,完全能够适应海上环境变化。

新厂房

长十一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任务中,由于山东海阳港没有火箭专用的总装测试厂房,只能把火箭与卫星在北京总装厂对接好之后整体采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方式,运输到山东海阳港码头。

2019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烟台市政府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海阳东方航天港建设。时隔一年,建设成果显著。

本次任务中,海阳火箭总装厂房正式投入使用。火箭在北京完成部段级总装后,由公路运输抵达海阳港,在新厂房里进行火箭部段对接、整流罩对接、测试等工作。新厂房的投用,也为未来海上发射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按照计划,后续长十一火箭箭上产品将直接在海阳总装厂齐套,总装、测试完成后,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完成发射。全新的流程将进一步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提高火箭快速响应能力,开启海上商业卫星发射新时代。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