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潍坊 张永涛
无论从多么保守的角度出发,与文章相比,诗歌都是一种更抒情、更浪漫的文体。这种抒情与浪漫的气质,与中国人强调父道尊严的传统不相契合。所以,父子题材,长久以来以文章为正统,马援、诸葛亮的《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都是宣扬父道的作品。但是,在父道的天罗地网下,诗歌倒也不是一概束手无策,偶有一二慈父峥嵘挺立倾吐衷肠,以亲子诗还父爱应有的尊严。
西晋左思有一首《娇女诗》,把父亲对两个女儿纨素和惠芳的观察和疼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到了唐代,李商隐以左思为模范,创作了一首《骄儿诗》,开篇写小儿子衮师的情态,说他调皮起来动如脱兔,“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安静起来静如处子,“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非常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乖巧的儿童形象,诗的背后是蕴含着浓浓爱意注视着儿子的父亲的一双眼睛。
以数量而论,杜甫的亲子诗可能是古今诗人之冠。父子相伴时,他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父子分离时,他写道,“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骥子好男儿……世乱怜渠小”;有感于做父亲的未能照顾好孩子,“娇儿恶卧踏里裂”;有感于儿子渐长而自己渐老,“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历经劫波久别重逢时,他在《北征》中写道,“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想想杜甫从烽火中归来,看到娇痴幼女自己梳头,还学着母亲化妆,搞得脸上“狼藉画眉阔”,女儿问他事情时还要扯着他的胡须,他不但不嗔喝,还“似欲忘饥渴”了,女儿的天真和父亲的慰藉交织在烽火劫波之中,正因其真实更令人唏嘘感动。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有言,“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如今,我很欣慰地看到亲子诗的传统在现代诗中得以传承。安徽张烈鹏兄从其孙出生到一周岁的12个月间,创作了120首诗歌,用心吟咏,以诗作证,以亲子诗的方式记录了孙子的茁壮成长,结集为一部带着生命体温的《诗意的成长》。
在创作方面,烈鹏兄是个多面手,诗词散文小说俱佳,他之所以选用亲子诗表达祖父的情感和履行祖父的责任,如其所言,是因为“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诗歌比较空灵,可以通过生活的细节、具体的意象,放飞想象、展开联想、创造意境、抒写情感……”从其亲子诗的创作实践来看,烈鹏兄的选择是明智而且成功的。
淮河是家乡的风景
孙子是家族的风景
抱着孙子看淮河
我和淮河有个约定
淮河的水面辽阔
泼墨般
千古流传的丹青
水流湍急
一条河的内心
同样无法平静
——《抱着孙子看淮河》节选
故乡和童年,如此妥帖地在场,不就是“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吗?
接种疫苗的路上
仲夏的风
有些凉爽
阳光铺就金色的地毯
一步步相随
从健康走向健康
一种疫苗
接种在孙子臂膀
另一种疫苗
接种在大人的身上
——《接种疫苗》节选
这般普通的生活细节,经由诗歌点铁成金,不就是“诗歌比较空灵,可以通过生活的细节、具体的意象,放飞想象、展开联想、创造意境、抒写情感”吗?“修辞立其诚”,亲子诗的“诚”是朴素的亲情,也是深厚的乡情。烈鹏兄“踵亲子诗事”“增亲乡情华”,为人类共通的情感,吟唱,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