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总是来去匆匆,周末一结束,就赶紧回去了。”合肥市民小叶说,母亲来合肥与她一同居住,帮忙带二宝,而父亲一人在老家独居,她也不放心,想让父亲一同来合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要尽孝心的想法,对于母亲来说,是一个安慰和陪伴。”但父亲总是感觉呆不住,“一般也就来两三天,就赶紧回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母亲愿意与子女同住,但很多父亲则表示愿意独居。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心理科主任孔晓明称,必要时要接父亲来同住,作为子女,最好要帮助父亲建立新的社交圈,构建新渠道让其更加容易融入其中。
父亲会在附近租房 以免住在一起
合肥市民张阿姨今年58岁,目前还在一家公司上班,住在北一环女儿家中,每天的生活,时间上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儿媳妇早出晚归,我要负责接送孙子上学、放学。”日常,张阿姨会步行约半小时,在七点半之前赶到大儿子家中,送孙子上学,接下来又立即回到明光路附近一家公司上班,“放学后,孙子会在小饭桌写完作业,六点我就负责接他回来。”张阿姨笑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就是马不停蹄。
张阿姨说,自己的老伴一直住在肥西老家,不愿意过来,一方面觉得自己是男同志,与媳妇同住的话,生活上不方便,而且自己喜欢抽烟,也怕住在儿子家中,引起不高兴。“但眼下,大儿子家二宝就要出生了,我要住过去,老伴也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会从肥西过来帮忙,负责大宝的上下学接送。”张阿姨说,老伴已经明确表示了,会在附近租一个房子,不会住在一起。
类似的情况,在张阿姨身边也有,“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妇来儿子家中,只要子女一放假,有了时间,老父亲就会立马回巢湖老家,说起来也挺夸张,真是一分钟都不愿意多待。”
就算孩子结婚了也肯定不会同住
家住合肥瑶海区的靖师傅今年66岁了,平时在社区当志愿者,参加巡逻队发挥余热,儿子的婚事也是他一直忧心的问题,“我就一个儿子,平时他住单位的宿舍里,偶尔会回来。”在与孩子的相处上,靖师傅称,作为父母,能帮忙会尽力帮忙,但是要有一定的距离,“住在一起肯定不会,就算是儿子结婚了,我也不会与他们住在一起。”
靖师傅说,现在儿子偶尔回来,他也是尽一个父亲的责任,“回来吃饭,我就多加两个菜,回来商量事情,我们也会尽力帮忙。生活方式不相同,如果住在一起,多说了,儿子会不高兴,我心里也会不舒服。”
“有些距离,反而关系能相处得更好。”靖师傅说,两代人总归是有观念的不同处,住在一起必然会有摩擦,与其这样,还不如就保持着距离。
在子女家生活,父亲总感觉不自在
合肥市瑶海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张小姐,有着让人羡慕的家庭关系,“公婆家、父母家以及我现在的小家,距离都不算远,有了孩子之后,更是有了深刻的体会。”
张小姐介绍,孩子在一岁前,奶奶搬来与他们同住,帮助带孩子,但爷爷只是偶尔来,住个一两天后,就会立马回去。“很多种原因吧,生活习惯不一样,有时候也不太方便。”张小姐说,公公还是一个很喜欢聊天的人,在自己家没事,就会下楼找人说话聊天,在他们家,除了带孩子之外,话都会少很多。
跟张小姐有同感的还有她的同事朱女士,她告诉记者,作为儿媳妇,有时候面对公公,会有不方便,更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说的话很少。作为女儿,对父亲有时候会当面指出问题,说话不用委婉或者窝在肚子中。“我父亲爱抽烟,他来我这,也是呆不住, 说起来也是挺搞笑的。”朱女士说,父亲向老家邻居形容自己在女儿家抽烟的事情,特别有画面感,“他说,房子很高,二十多层楼上,打开窗户抽烟,烟全喷自己脸上了,要么就躲在油烟机下抽烟,怎么都不自在,还不如在老家,饭后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来得快活。”
住在高层,父亲觉得像住在鸟笼中
吴先生与大多数爷爷奶奶一样,在孙女呱呱坠地之后,便来到合肥,变成了“老漂”一族,也像很多爷爷一样,在儿子家里呆不住,总想着各种借口跑回老家,但又不忍心奶奶一人操劳,在老家过不上几天,又跑回合肥。
“儿子家在29楼,感觉一点都不接地气,就像天天吊在空中的鸟笼一样。”吴先生说,自己在老家的房子是独门独院,门前还有一片小庭院,他退休后很喜欢打理这片小天地,种花养鱼,很是惬意,但儿子家住在高层,加上房型不好,在客厅里白天都需要开着灯,“感觉很压抑。”
隔一段时间,吴先生就会跑回老家去,“老伴腰不好,小孙女也很淘气,到处跑,老伴一人带她还是吃力的,在家里呆几天后我也不太放心,又想着回到合肥的高楼去做‘小鸟’。”吴先生调侃道。
住在合肥蜀山区的程先生,在儿子家里也呆不住,“去年老伴去世了,我一个人独居,儿子也是孝顺我,接我过去同住。”但程先生感觉不自在,自己在家里没啥事做,加上自己也不会烧饭,不会做家务,每天儿子儿媳下班回来,还要来为他做饭,他也觉得很为难。“还是想一个人住,虽然条件可能没有儿子家好,但是图一个自在啊。”
专家建议:构建新渠道,找到新的社交圈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心理科主任孔晓明称,相比之下,社会上的确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母亲作为家庭成员,大部分时间会觉得,到哪里都一样,心态的调整更容易一些,有的母亲在家庭关系中比较强势,个性也要强,跟子女同住的话,还是更愿意参与其中。”
对于老父亲来说,生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与氛围也不能相容,原有的生活规律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上,会觉得“很没劲”。孔主任称,以往就有病例来咨询也是基于这个问题,“有的二十天不下楼,换了地方就睡不着觉,城市生活不适应,这些都是存在的。”
针对于此,孔主任称,子女要多注意父亲的心理变化,帮助其构建一个新的渠道融入其中,譬如结合兴趣爱好找到新的社交圈。“子女也没有必要强求一定要父亲同住,要注意,作为老年人,心理弹性本身就下降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会下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提醒大家要尊重老年人的自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