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9日,农历己亥年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国家卫健委陆续向全国各省份派出工作组,指导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这一天,也是青年作家许诺晨长篇小说《逆行天使》故事的起始日。
《逆行天使》全景式描写了中国武汉抗疫全过程。这是发生在和平年代的一场特殊战争。敌人是无比微小而又无比凶残的新冠病毒,你不知道它在何时何地向何人发起攻击,而人一旦中招,便凶险无比。奋起直接阻击病毒的,便是被誉为“逆行天使”的医护人员。逆行,就是反常规前行,迎着危险往前冲;天使,便是上帝的使者,拯救人类苦难的人。这是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称。在那些个紧张奋战的日日夜夜,普通人一提到“逆行天使”这四个字,立马就会浮现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面,以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逆行天使》通过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向读者展示了那些奋不顾身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一方面,他们是敢于直面瘟疫的勇士;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普通人。他们有家庭,有爱人,有父母,有子女;他们有爱情,有亲情,有追求,有不舍……但大敌当前,他们共同的身份是战士,共同的信念是“无我”。这是一本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书。
真实是一种感人的魅力,是艺术的美;反之,“在艺术所谓丑的,那就是虚假的、做作的东西”(罗丹《艺术论》)。《逆行天使》首先来源于生活。我们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武汉抗疫时真实发生的事件。其中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书中都能找到影子。当然,仅仅如此还不够,作品的真实之美,还来自于作家的真诚,正如徐鲁在《一曲白衣执甲的英雄赞歌》中所说:“真实感人的故事里,呈现着清晰而明亮的价值观。”
作家笔下的白衣战士许依依、张梓文、方小骅、刘星、杜元霄,警官吴超群,发廊老板周睿,众多病人及家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都具有真实的生活原型。诚如作家在后记中所说:“故事里的许依依、方小骅、张梓文,在生活中都确有其人。”
把生活的真实转化为艺术的逼真,依赖于作家的经验和才华。许诺晨虽然年轻,却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才华,她经常能够直接从生活中发现别人熟视无睹的题材和其中包含的令人感动、令人深思和令人猛醒的生活真谛,并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是自觉不自觉地重复已有的主题和人物,不刻意套用流行的表现方式。这部作品,做到了“能够完全地把经验传达出来,并使它成为没有人曾经传达过的经验”(《海明威研究》)。
新冠疫情是个突发事件,人们猝不及防。对其作出艺术反映,通常以摄影、绘画、诗歌、散文为多,而用长篇小说的形式,难度太大。许诺晨勇于尝试,并获得成功,可喜可贺。这部小说“是一曲白衣执甲的英雄赞歌,也是一部献给少年读者的生命教育美德之书”(徐鲁),其主题的宏大与厚重显而易见。小说以第三人称写成,但并未用全知全能的眼光来看待疫情,而是试用不同视角,从医生、护士、警察、教师、普通患者和海外侨胞的眼睛来看待这场灾难,而且在变化中推动情节进展,构筑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厦。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逆行天使》中有医生护士、警察、军人、教师……每个人对疫情都有自己的理解,有得到和失去,有遗憾和成长。我希望从不同视角,给小读者们讲述抗疫故事,让他们认识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也能明白只有医疗、教育、科技、军事才是民族复兴的希望。”窃以为,作者的目的已经达到。
品读小说是离不开人物形象这个环节的。小说艺术是否上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逆行天使》中人物众多,作家刻意塑造的中心人物是白衣战士的群像。“我将无我,奋力抗疫”是他们的共性,在此基础上,作家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个性,许依依的默默坚守、张梓文的热情奔放、刘星的外冷内热、杜元霄的恪守医道,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围绕中心人物出现的患者群、警察群、志愿者群,着墨虽不多,也都个性鲜明,称得上人物宝库的“这一个”,无可替代。
中国的抗疫故事令人感动,读者们一直期待着中国作家能够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许诺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