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下棋用具亦简单,摆上棋盘棋子,街头巷尾,村野阡陌,皆能一战。棋局双方可闭门谢客,静心手谈;也可于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对弈,引观者无数。下棋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二十几岁时,我就曾经是一位痴狂的棋迷。那时,只要有闲,我就会和棋友一起,躲进无人的角落,耍起车马炮,斗上几回合。待真正进入角色,除了象棋,世间百事不闻不问,没有尘世间的杂念,心思极其纯洁,下棋的双方都变得轻逸起来。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有着无穷的滋味。非亲身经历,无法言说。
多年过去,那种感觉,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是的,我已很久未碰过象棋了。细细算来,该有二十几年了吧。这些年来,工作的强压力,生活的快节奏,让我的内心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十分现实且浮躁,象棋也彻底淡出了我的视野。前些日子,遇到几位曾经的棋友,他们说起王天一,提到郑惟桐,还有什么象棋软件,什么直播平台,都让我感觉很陌生,如听天书一般。我不免暗自嗟叹,象棋是真的离我越来越远了。
但我的思绪不知不觉,还是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上班。那里条件艰苦,晚上经常停电。作为刚工作的年轻人,业余时间除了看看书聊聊天,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中学老师张立新。当然,后来他也成了那所中学的校长。当时的张校长,多才多艺,却非常低调和谦虚,显得格外儒雅。听说他酷爱象棋,而且水准非常之高,似乎很少输棋。用一句当时很时髦的话说,张校长绝对是一个寂寞的顶尖高手。
几次接触和观察之后,我被张校长谦逊的棋品和高超的棋艺深深折服。记得他时常对我们说,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棋风。下棋时,有人大刀阔斧,有人温柔细腻,有人天马行空,有人笑里藏刀。但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开玩笑,问张校长的棋风是什么风格,他说自己没有风格。当然,我后来才悟透,没有风格,其实就是最大的风格。正是张校长那种循循善诱式的启蒙,让我对象棋这种高雅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走进无声的快乐之中。
在后来几年里,我们下棋的队伍总是固定的五个人,四位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加上我一个,人称洲中五虎。五人分别订阅不同的象棋杂志,有《北方棋艺》,有《上海象棋》,还有广东《象棋》,等等。大家各自研读,认真拆解,然后相互借阅,再彼此切磋。每逢周末,总有一晚通宵达旦。先由一人守擂,一人攻擂,一人裁判,谁输谁下场。另外两人无事可干,就躺在床上,下一下盲棋。有时,攻擂结束,几人也聚一起,仔细复盘。复盘时,张校长思考都很深,分析也很到位。比如,这车不能这样下,“车不立险地”;这炮要收回来,“残局炮归家”等等。讲得细,又通俗,有味道。如此反复,直到天明。
寒暑假里,我们曾多次上安庆,过池州,遍访高手。偶尔,几人也一道去车站码头,破一破残局,杀杀江湖骗子的威风。当然,这也只是偶尔。更多时候,我们还是去街上的棋摊,下几盘一毛钱一盘的快棋,试一下飞刀,测一测棋力。在那段痴迷的日子里,我们的棋艺大为长进。街头对擂已很少输棋,就连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手,也经常败在我们的手下。而张校长开、中、残局都研究得非常透彻,棋艺已是炉火纯青,不但连续夺得几届县冠军,还得了一次市冠军。
我们终于在清苦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纯真的角落,找到了一个快乐的港湾。当然,交流的日子毕竟有限。更多时候,我们还是各自坚守孤独和寂寞。看棋书,摆棋谱,反复研究。大家时常自我解嘲说,我们每个人读过的棋书,都能挑上一担子,还能悟上一辈子。有时,一个人坐在桌前,摆高手的棋谱,棋局越复杂,情节就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有时,我们也能从楚河汉界中看到刘邦和项羽,读出战争中的智谋。有时,我们又能从棋盘中联想到一些武打片,看到你一拳我一脚的精彩对打。还有时候,我们甚至感觉每一粒棋子,竟然就是足球场上一匹匹汗流浃背的快马。棋盘中,有攻有防,有攻守兼备,有直捣黄龙,有终局翻盘。每一场棋局都充满警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有时,我们不知是自己在玩弄棋子,还是棋子在操纵我们。分不清是和自己在下棋,还是在跟象棋过招。自己是谁,对手是谁,这些也都不重要了。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便是棋,棋便是我们了。人生的一切烦恼都已消失,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棋我两忘的境地。
棋理相通。棋盘如经纬,棋局如世事。我在盘中,你也在盘中,其实大家都在盘中。
盘中宇宙,棋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