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怎样吃才健康?
“无形手术刀”也能切除肿瘤组织
助产士全程跪着完成“生命托举”
防流感“两板斧”
下一篇4 2020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春节怎样吃才健康?

□ 吴笑文/整理
 

新春佳节来临,这期间免不了要走亲访友,而过程中我们可能要进行长途的“跋涉”,然后就是每日大鱼大肉,很多人的饮食、作息自动切换成“过节模式”,亲友欢聚多了,吃喝玩乐停不了,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欢庆的日子里,需注重科学饮食,才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食物选择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警惕“人畜共患病”;避免接触活禽。

●荤素搭配,不宜过分大鱼大肉。

●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少喝饮料,多饮水。

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大量细菌和寄生虫,人与野生动物接触、食用患病或带有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动物,都可能造成感染。春节期间,食物供应较为充足,市民因此容易发生饮食不规律或者暴饮暴食,这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甚至恶心、腹泻。大量摄入油脂、肉食容易加重胆囊、胰腺的负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摄取丰富的纤维素,有助于预防便秘、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平衡。

食物准备

●拿食品前洗手,准备食品期间还要经常洗手。

●做好食物的清洁,处理生熟食物要有两套厨具、餐具,并分开放置。

●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可提前将冷冻食品从冷冻室中取出放到冷藏室内,几小时后,放入温度为15℃左右的冷水中浸泡,直至解冻后使用。

食物存储

●避免宠物、蟑螂、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即使是冰箱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如果以室温储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有些危险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长。

食物再加热

●购买的预包装熟食要注意保质期。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的温度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禽类。

四步应对春节前后的肠道问题

1.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它是引起胃肠道等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短时间内吃下去太多的食物、喝下去大量的饮料,超出了身体对食物消化的能力,往往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

2.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选择食用多样化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蔬菜、水果、五谷等,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少吃油炸、烧烤的食物。

3.喝酒要适量 喝酒过量有害健康,大量、过量喝酒不仅可以造成胃肠黏膜的损伤、肝脏功能的损害,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会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增加引发胰腺炎的风险。喝酒首选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或黄酒,不空腹饮酒,不过度劝酒。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应忌酒。

4.吃动平衡,养成运动习惯 “管住嘴”和“迈开腿”同样重要。保持每天至少半小时以上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减少久坐时间。养成运动习惯,还有助于心情愉悦和睡眠质量的提高。

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

春节前后,除了要做到合理膳食、规律生活、经常运动之外,为了维护肠道健康,还可以考虑补充一些益生菌。

研究表明,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宿主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抑制肿瘤发生能力、预防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益生菌通过自身代谢产物以及与其他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维持和保证肠道菌群最佳优势组合及稳定性,使菌群平衡。益生菌在人体内可以发酵糖类产生大量的醋酸和乳酸,可以抑制病原性细菌生长繁殖;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双歧杆菌的生长还可以使大便湿度提高,从而防止便秘。

●选购和食用益生菌小贴士:通过正规的经营渠道购买,选择可靠的品牌;活菌数量要足,这样才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菌群;菌种活性要强,这样可以经过胃酸和胆汁消耗后活着抵达肠道;购买低温乳酸菌饮品后,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避免与温度过高的食物或液体混合,以免影响效果;如果正在服用抗生素,建议与服用益生菌的时间间隔2小时以上。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