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年代,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屏蔽不可怕,罚款才可怕。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员工因在朋友圈屏蔽了同事,而被公司罚款100元。记者对朋友圈屏蔽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年轻人已经开始逐步掌握朋友圈“隔离指南”,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朋友圈查屏蔽服务。(1月9日《北京晚报》)
从目前来看,在网购平台,提供查屏蔽服务销量最高的店铺,月销2600多笔,每笔售价约为6元。而操作也异常简单,些许工夫就可以看见微信通讯录中,有哪些人屏蔽了你,哪些人长期没有更新朋友圈。如此服务,切实满足了有需要的用户。
不过,正如心理专家表示,社交中的边界模糊,造就了很多尴尬,屏蔽只是避免尴尬,重新划定边界的方法。也因此,笔者以为,对于朋友圈查屏蔽结果无须耿耿于怀,一则,诚如前述朋友圈完全可以自己做主,行使“屏蔽权”未尝不可;二则,屏蔽并不意味着彼此关系的淡化,或许此时对方不希望被打扰;三则也应该多些体谅之心,别“太自我了”。
同时,从社交角度来看,专家就指出,通过购买服务来查看是否被屏蔽除了微商,如果普通人也这么操作,这类人会有些社交恐惧。诚如其言,如果只是“通过控制人来控制关系,而无法控制关系本身”,伤害的只能是彼此。毕竟,任谁也不愿意时时被监控,况且还有不期而至的骚扰,让朋友圈拥有“安宁权”更是用户权益所在。
于普通人而言,与其在朋友圈查屏蔽上下功夫,远不如在经营好彼此关系上尽力而为。更进一步而言,朋友圈发布的内容有时并不是真情实感,如果看到者“自作多情”或者从中揣摩出另种味道,只能说是自己蠢,无他。即便客服表示,这种查屏蔽服务不涉及隐私,而且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绝对不会察觉,但终归这样的小伎俩也应少用、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