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教育部7日发布一系列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管建结合”,教材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加强激励保障,激发建设活力,切实提升教材质量。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教材管理明显加强,但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除中小学教材之外,其他教材尚缺乏专门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任务还不清晰,编审用标准和程序还不明确,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中小学教材管理还不够“细”,有要求但比较笼统;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比较“松”,职业特色不明显;高校教材管理比较“弱”,学校主体责任尚未压实;境外教材选用管理“缺位”,管理责任和要求不明确。
7日发布的这一系列教材管理办法分别涉及中小学教材、职业院校教材、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等。它们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
此外,教育部还发布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针对教材建设整体规划不够、顶层设计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等。 □ 据新华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近日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据介绍,该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和“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表示,该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而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