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孩子“生命”救猫 病态的“人猫情”
非常道
“手写春联”受热捧 值得点赞
需正视“银行卡买卖”背后的闲置风险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手写春联”受热捧 值得点赞

□ 郭元鹏
 

日前,春节暖心大篷车开进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西江村,邀请专业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为村民送春联福字。书法老师都是志愿者,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说,已经参与了3年志愿服务,每年春节前,义务书写的春联福字少说也有五六百幅,大家喜欢自己的字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村民们说“手写春联”太珍贵了。(1月7日《宁波晚报》)

“手写春联”受到了老百姓热捧?归结起来,这其实是文化自信的苏醒,是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笔者小的时候,“手写春联”十分普遍。一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手写春联”。会自己“露一手”的,一家人协同“作战”,爸爸负责书写,妈妈负责整理,孩子负责晾晒;不会自己“露一手”的,则买来笔墨纸砚,邀请村里有文化的人帮助书写。“手写春联”,洋溢的是春节的欢乐,渲染的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前行,“手写春联”渐行渐远了,取而代之的是“印刷春联”。与“手写春联”相比,“印刷春联”确实越来越精美。不过,看着这些“印刷春联”总是感到好像少了点什么。千篇一律的内容,千篇一律的字体,千篇一律的笔法。“印刷春联”与“手写春联”相比,确实有着自己的优势。“印刷春联”是机器印制出来的,着色比较均匀,还借助现代科技进行了精美的设计,字体可以加上“阴影”,画面可以加上祖国大好河山背景。然而,“印刷春联”却少了“手写春联”的韵味。虽然“印刷春联”都是“名家手迹”,可是家家户户都是“一模一样的春联”,让春联文化少了传统味道。

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传统韵味,那么更应该让“手写春联”走进千家万户,让传统韵致绽放出新的活力。这就需要从保护传统文化角度,组织更多人参与到“手写春联”活动中。除了“赠送春联”之外,还应该鼓励公众学会“手写春联”,即便“写不好看”,但是这一笔一画的墨香氤氲里,却包含着对春节的期盼,对文化的敬畏,也有着别样的新春文化情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