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朦胧里的风情往事
读书之路  
想着六家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读书之路  

□ 张彦英
 

读书极容易走两个极端。

一种是功利心太强,强迫自己去死读去死记,头悬梁锥刺股……可谓使出了股肱之力,可惜皆是蛮力,到头来收获寥寥,反而是让自己疲惫不堪,头脑混沌,痛苦难言。

一种是散漫随意,胡翻书,乱翻书,三心二意,心不在焉,不求甚解。此“不求甚解”非陶渊明先生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一无所获,是浪费时间。

读书到底是一件苦差事还是一件享乐事,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书给人的烦恼、快乐、疑惑、思考以及拍案叫绝,豁然开朗,心领神会,你都经历过了,在岁月的长河中,方可渐悟。原来,读别人的书,长自己的学识,这才是读书之道。

哪怕一书阅尽,只是懂得个大概,无有深刻了解;哪怕因了只言片语若有所思,发觉文字饶有趣味;哪怕书读一半,见异思迁;哪怕从一而终,口味单一。只要去除了浮躁,抛弃了惰性,也比读书读成满脑子糨糊叫人欣慰。把书里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消化吸收,变化成自己的观点或想法,改变原有的认知,融会贯通,不断丰富自己,如此读书,结局一定是美好。

常见有人读书而呆木,像是书中有绳将其束缚,目光也好,思想也罢,均是死气沉沉、老气横秋,令人难以“靠近”。倘若发表意见,倒也侃侃而谈,然而均是书中原句,翻来覆去,毫无趣味,味同嚼蜡;又常见将书视作装饰物之人,存书海量,却是真正的束之高阁,与之座谈,脏话连篇,皆是聒噪的家长里短,不胜其烦,那滋味更是熬煎至极。

认识为数不多的名副其实的读书人。沉静、谦虚,默默无闻、安贫乐道,坐在一起,氛围舒适,聊起话来,如沐春风。一个微笑,一句话,乃至一个字,皆是学问。正所谓“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读书读到令自己愉悦并惠及他人的境界,着实令人艳羡。正如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话:读书读的不是字,而是一个个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想,这读书的三个境界无非就是多看,博览群书,继而多思,多与自己相联系,最终体悟自然之道,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读书不走极端路,走到曲径通幽处。读书之路上,追求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深入浅出,知行合一也。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