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夙伟
秋招结束,还没拿到offer(录取通知)的大四毕业生在忙论文的同时,也开始寻找实习机会和就业途径,制作一份亮眼的简历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有不少没经验的“小白”会选择花钱买模板制作简历,甚至花几万元来获取实习经历,并找人制作简历。(12月1日《北京青年报》)
求职市场的激烈竞争催生出“代写简历”服务,但代写简历于“卖方”,有违法之嫌。如果不具备相应人力资源服务的公司提供该类服务的,根据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规定,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以及罚款。
对于买家而言,“代写简历”下的信息造假是一种诚信欺诈。从某种意义上讲,求职简历既是一份身份和实力证明,更是一份“诚信证明”。在信用为本、信息互通的时代,使用假简历,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求职者面临的不仅是失去心爱的工作,更可能面临进入“求职黑名单”的风险。
此外,于买家,代写简历除了可能造成高额的金钱损失,还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漏,因为商家可能在从事“代写简历”的过程中,将收集的求职者个人信息泄露(出售或提供)给他人。
代写简历即使从“包装”的效果上看,也有可能弄巧成拙。比如,代写简历的人力资源师专业性真伪难辨。有买家表示,确认付费,拿到简历后才发现有很多错别字。还有人反映,卖家全程无沟通,后续修改跟不上,最终拿到的简历就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感受到“定制”。拿着这“买”来的简历去应聘,只会让自己“掉价”,又遑论买来好“饭碗”。
出于“包装”的目的,为自己求职“加分”,这当然可以理解,但其实大可不必。自己的简历,自己最清楚,只有自己才能够写得更准确到位,也只有个性化的表述,才更能入用人单位的“法眼”。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难道连写份简历都要求人?这点自信,本来就是求职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