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追我吧》综艺节目录制过程中,年仅35岁的台湾艺人高以翔奔跑时突然减速倒地,经抢救无效,医院最终宣布其为心源性猝死。得知此消息,网友们在谴责节目中运动强度的同时,也不禁发出疑问,心源性猝死可预防吗?面对心源性猝死,我们能做些什么? □ 据新华社、《新京报》
心源性猝死也叫心脏性猝死
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佐岩告诉记者,所谓心源性猝死,也叫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导致患者发病,往往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1个小时。
“9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都是由于心律失常、室颤、室速造成的,主要发生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人群中。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最常见的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心源性猝死,对于年轻人而言,往往是由于先天性心肌病、心肌炎引发的猝死。”王佐岩表示,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以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中青年患心梗比例上升
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正成为年轻人猝死的重要诱因。专家呼吁,保持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尽最大可能减少此类意外事件发生。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心梗若不及时救治,则可能发生猝死。“通过胸痛中心接诊患者来看,明显感觉到现在接诊的年轻人多了。以前患心梗大多是六七十岁。但近几年,已经接诊了多例20岁至30岁的心梗患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介绍,该院胸痛中心数据显示,中青年心梗患者约占胸痛中心心梗总发病人数的三分之一。
马根山解释,太过繁忙、紧张的工作,会不断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如果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太过兴奋,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心率增快,甚至产生心律失常。长此以往,如不及时调整,心脏会受到损害。部分突发性心脏病患者猝死就是因为连续熬夜、情绪激动,诱发了神经功能失调、冠状动脉痉挛,心脏突然间缺血而猝死。“有些年轻人熬夜加班会过量喝咖啡提神。如果本身对咖啡敏感性很高,容易刺激交感神经,外加过度疲劳,也会‘助长’心脏病病发。”
心源性猝死可以预防吗?
在王佐岩眼中,对于心源性猝死,严格意义上的预防是不存在的,但人们可通过判断自己是否为高危人群,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例如,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在中青年时期由于心脏问题突然去世,或曾经有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都属于高危人群,可以通过基因检查来发现心肌病导致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等基因,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除相关药物外,还有一种专门预防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曾经得过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被救回的患者都可安装这种植入式除颤器,一旦出现类似状况,该除颤器就会自动发电,消除恶性心律失常。” 王佐岩指出,事实上,很多常规的检查例如心电图检查等可能并不能发现心脏的一些问题,一旦心脏出现不适症状,可通过心脏核磁、心肌活检等手段进一步确定病因。
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
导致心梗的因素,有些没法控制,比如:年龄增长、身体老化、遗传等。但更多的因素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风险。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吸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 20%);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长期精神压力大。想降低心梗风险,控制好这些风险是关键。
及时进行符合标准的心肺复苏很关键
“一旦猝死发生,最重要的是及时在现场进行符合标准的心肺复苏。”王佐岩指出,如果患者在公共场合发生该状况,应寻找周边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不管是有没有经过培训,都可以按照AED上的操作手册立刻给予除颤,如果在1~3分钟内完成除颤,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生存率。如果周围没有AED,则可以直接进行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即在人的胸骨中下部进行垂直按压,每次下压>5cm,以100次/分钟的速度进行按压,同时请周围的人呼叫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