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中国足协下发相关通知,要求下属各个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暂缓签署球员工作合同。在世预赛国足战绩不佳情况下发出通告,很显然这是中国足协对于球员薪酬控制、进一步深化“工资帽”的强烈信号。
足协意在为投资人减负
根据中国足协相关文件,“第一,各俱乐部暂缓与国内球员签署个人工作合同,包括但不限于草签协议、新签合同和续约合同。第二,各俱乐部在接到本通知之日起,全面暂缓与有关球员签署个人工作合同,具体恢复时间,中国足协另行书面通知。”
随后,中国足协还发布了文件说明,说明称:“中国足协前期做了广泛调研,听取了部分职业俱乐部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正在拟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联赛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将会对足协现有的一些制度和规定作补充、完善和调整;该意见计划于12月初公布。”
今年8月,中国足协完成换届选举,陈戌源当选为新一届主席。作为前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陈戌源上任后就提出了为投资人“减负”的想法。开源方面,足协希望通过中超公司的尽快成立,让俱乐部可以增加收入。节流方面,中国足协希望可以控制俱乐部的支出,让“投入帽”更好落实。
国足成绩不佳是导火索
其实,早在去年联赛结束后的中超总结会议上,今年联赛新政就已经推出,这其中就包括投入帽和工资帽:中超国内球员个人薪酬(不含奖金)最高不得超过税前1000万元人民币。参加2019年亚洲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家队球员在个人最高薪酬限额基础上上浮20%执行。
投入帽方面,2019年中超球队支出的封顶限额为12亿元,而在2020年和2021年,中超俱乐部的投入标准将降低为11亿元和9亿元。
根据工资帽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在中国足协新备案的合同按限额签订;合同尚未到期的球员,待现有合同到期后再按限额重新签订。由于绝大多数高薪球员合同尚未到期,因此限薪令实际上没有起到太多作用。而在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投入帽还是工资帽,是否得到认真执行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比方说承担了接受年轻球员和归化球员重任的广州恒大俱乐部,投入帽和工资帽绝对都会超标,但客观来说,这个责任,也没办法让恒大百分百承担。
如何权衡投入帽和工资帽?很显然足协此番下发的相关通知,首先传递出要治理国内球员高薪的信号。据了解,进一步限薪其实已经进入了足协的议事日程,但在本赛季联赛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早早公布,很显然这和国足过去两场世预赛的糟糕表现有直接关系。
降虚火,仅限薪还不够
国足世预赛成绩欠佳,为中国足协立即推出限薪令扫除了舆论等一系列障碍。不过,想要真正抑制住联赛中的虚火,让整个联赛更持续、健康发展,仅仅靠限制国内球员的薪水,这还不够。
目前,本土球员顶薪约为2000万元,高薪球员主要集中在广州恒大、天津天海、华夏幸福,随着后两家俱乐部投入回归理性,预计未来两年左右时间,本土球员薪水就可以回归到相对合理区间。
但俱乐部真正的大头支出来自于外援薪水。联赛中税后薪水超过1500万欧元的外援比比皆是,通常来说,一支球队的四名外援薪水,差不多就大于等于其他全部国内球员的薪水。
只对国内球员限薪,对于减负有多大实际作用,还需要观察。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刚刚和即将完成的归化球员,在不在限薪的行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