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引发了舆论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与安全的讨论。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一些私下售卖人脸数据的卖家,有发帖者称8元可买3万张人脸照片,其出售的照片大部分来自朋友圈,且没有取得对方同意。(11月19日《新京报》)
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竟然在朋友圈搜集人脸照片来贩卖。殊不知,这种“廉价卖脸”已经越过了法律红线,人脸数据存在唯一性,如果将人脸数据收集以后随意售卖,一旦泄露于别有用心人之手,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8元钱就可以买3万张人脸照片,意味着1分钱就可以买到20多张,如此“廉价卖脸”,很容易导致公民的核心个人信息大量外泄,这些相片一旦被比对之后,如果落到坏人手里,个人肖像就有被修改、恶搞、丑化、买卖的可能,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就形同于处在了“裸奔”状态。不难看出,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的骗局层出不穷,其中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廉价卖脸”的泛滥。
不少人以为,朋友圈的人脸图片都在那摆着,只要想看,人人都可以搜索看到,所以搜集后进行贩卖并不严重,无非就是整理得有条理了一些而已。其实不然,他人公开上传到微信的图像,只是这些人在行使自己的肖像权,如果没有明确授权他人使用,任何人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使用,就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违反了《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中对于他人隐私权、肖像权的保护,可能会构成《刑法》规定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AI换脸技术本无罪,但如果沦为骗子们的犯罪工具,就适得其反了。作为相关部门,为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有必要从制度层面来保证人脸数据信息的流转,或者设置一个标准,从制度和法律上来约束那些随意买卖人脸图像的人。作为新时代的网络用户,应认识到“廉价卖脸”的严重后果,并时刻保持一颗平常笃定心,“廉价卖脸”绝不是什么赚钱捷径,还是远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