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六安、阜阳深耕养老产业
2019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积极融入长三角,“新成员”面临机遇与挑战
蚌埠、六安、阜阳深耕养老产业

□ 记者 祁琳
 

今年10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芜湖召开,历经几次扩容,至此,长三角协调会成员单位已达41个。安徽省尚未加入的包括蚌埠、六安、阜阳在内的7个城市,也正式成为城市经济协调会一员,这些意味着安徽全面“入长”。积极融入长三角,发挥自身优势,面临机遇与挑战,蚌埠、六安、阜阳在养老方面下足了功夫。   

六安: 争取项目支持全面提升机构养老水平

据介绍,六安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策引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升级转型,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全市养老机构294所,床位数38879张。其中:农村特困供养机构213所,床位28052张;社会办养老机构41所,床位10227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40个,床位600张。

除了自身高度重视、政策上不断加强创新外,六安市还全面提升机构养老水平。据六安市民政局介绍,六安相继建成一批中高端养老项目,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一批特色康养功能区。六安依托青山绿水和便捷的交通,逐渐形成了沿大别山绿色旅游通道康养带、沿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康养带、金安区悠然蓝溪康养区和蓝山新区康养区四个康养产业发展聚集区,康养产业逐步实现聚集化、项目化、综合化发展。

此外,六安积极争取国家、省大项目支持,将居家养老项目纳入安徽省世行贷款项目,贷款额度1500万美元,配套393万元人民币,项目在金安区、裕安区范围内实施。项目内容中的一是社区康养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5个项目点施工设计和招标书编制。

阜阳:借力长三角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今年阜阳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融入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加强与长三角养老服务领域协同合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阜阳将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抢占高地。

记者从阜阳市民政局了解到,阜阳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聚焦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对养老服务业提质增效、破解重大发展问题作出重要部署。

据悉,阜阳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天赋的自然环境、历史沉淀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以及创新发展的科教资源。阜阳将充分借力长三角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积极借鉴江浙沪地区在老年人需求评估体系建设、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养老行业监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聚焦问题,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城市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创新发展智慧养老和养老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蚌埠:采取创新办法探索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制

蚌埠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近年来,蚌埠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开展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民政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记者从蚌埠市民政局了解到,该市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改革发展,指导县区整合现有敬老院资源。现有66所特困供养机构,其中公办公营特困供养机构57所,公办民营特困供养机构5所,委托医院合作经营特困供养机构4所,共有床位10121张。失能半失能集中供养率42%。

其中 ,蚌埠市加大创新力度,对特困家庭失能、半失能人员养护问题,贫困家庭的“痛点”,脱贫攻坚工作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等工作推陈出新。如蚌埠五河县就采取创新脱贫攻坚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制,建立特困人员养护院,重点对贫困户失能、半失能人员实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有效破解贫困失能人群养护难题,释放贫困家庭发展动力,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