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纵贯江淮流域,南部与北部在风土人情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各地的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多地通过因地制宜,发挥各自在资源上的优势,打造出了多样化、独具地方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
淮北市:资金保障稳步推进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迅速
2018年6月,淮北市成为民政部、财政部批准的第三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自开展改革试点以来,该市以“绿金淮北、精准养老”的养老服务理念为引导,全面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诸多成果。
2018年8月,淮北市出台了《淮北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为养老服务体系三年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2019年4月,淮北市制定《淮北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购买服务补贴等。
近年来,根据《淮北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专项资金使用方案》,2018年至2020年,淮北市将整合各类资金共计1.755亿元,用于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自试点启动以来,淮北市共实施了10个服务项目,已实际拨付、支出中央财政支持的改革试点专项资金1600万元。截至2019年10月份,淮北市共为50850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359.02万元。
记者从淮北市民政局了解到,该市打造了市、县(区)两级养老智慧平台,为全市老年人提供统一的“12349”呼叫中心服务热线,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和移动APP、微信等终端,全天候为特定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服务、餐饮配送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项目的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全力打造养老“十五分钟服务圈”。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共有公办、公建民营和社会办各类养老机构400余家,合计养老床位1700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46张。在增加养老床位总量的同时,注重优化床位结构,重点支持服务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的护理型老年护理院建设,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21家,按照要求全部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
宿州市:强化兜底保障 推进农村养老体系建设
目前,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近百万,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呈加速趋势,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与现阶段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渐趋显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必要且紧迫。
据介绍,宿州市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人或有法定赡养扶养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向所有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普惠制高龄津贴,对于百岁老人和低保高龄老人提高补助标准。该市向城乡低保中的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将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全员足额缴纳新农合保费,实施“一站式”医疗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困难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同时,宿州市正把有条件的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成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特困供养人员供养的前提下,利用闲置资源为农村失独、空巢、独生子女失能父母等养老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低偿的全托、日间照料和助餐助洁等服务。及时汇总收集留守老人信息,建立留守老人数据库,成立了镇村留守工作小组,建立农村留守老人联系帮扶制度,推动以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和群团组织发展,为留守老人提供服务。
此外,在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方面,宿州市明确在开发建设单位应按照每100户30平方米标准在住宅小区内配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养老服务设施应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据统计,目前宿州市所有新建城市小区均配有养老服务用房,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85%,并在全市实现了城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60%的覆盖率。
宣城市:推进“三级中心”建设 构建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
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宣城市常住人口达264.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61.88万人,老龄化程度达到23.37%,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40.83万人,占总常住人口的15.42%,占总老年人口的65.98%。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目前宣城市已设立151家养老机构、8家公办福利机构、53家民办养老机构、90家特困供养机构;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共有40家,并全部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据介绍,目前宣城市共有养老机构床位数1.8万张、护理型床位1.06万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55.4%;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74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86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达6.6万平方米。
2018年以来,宣城市启动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将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要求纳入新建小区规范性审查范围,严格落实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2019年,宣城市将建成7个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4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8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全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覆盖率将达到61%以上。
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宣城市正积极构建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该市1区2市4县均引入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对一些偏远地区不适合开展上门服务的,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1~9月全市共发放养老服务补贴资金1946.84万元,惠及20782名老年人。
池州市: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
记者从池州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该市共有老年人口2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17%;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9所、床位1.2万张。在池州市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包括老年公寓4所、光荣院1所、农村敬老院66所、民办养老机构8所。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5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1个。
据了解,池州市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的有22家,比例达到100%。150张床位以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率达到100%,5家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全市特困供养对象共计9740名,其中分散供养特困对象5675名,集中供养特困对象4065名,推进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统一,供养标准平均达804元/人·月。1~10月份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补助资金5150万元,落实物价上涨补贴政策,累计发放物价临时补贴40万元。
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池州市实施消防改造达标工程,投入3000余万元整体推进66所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消防改造,取得消防许可(备案)44家;投入360万元对17个养老机构实施食堂、厕所改造和房屋维修;投入近150万元加强护理专区建设,护理床位占比提高到30.47%。
通过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池州市已成功争创成为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记者了解到,池州与上海市静安区现达成试点共建协议,两地政府部门互访3次,并拟在我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开展开放对接之际正式签约。
此外,目前池州围绕发展大健康产业,已被定位为健康养老基地。全市拥有九华山茶溪小镇、石台大山村等多个健康养老项目。其中,石台县大山村位于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村内土壤中有对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具有显著治疗作用的硒元素,是全国罕见的富硒地质区域,被誉为“中国第一富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