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9日,安徽省体育博物馆开馆。该馆以文字、照片、图表、实物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回顾了安徽体育事业70年的发展进程、展示了70年的辉煌成就、讲述了一幕幕动人的安徽体育故事。
自开馆以来,众多的参观者通过参观展品和聆听讲解员的细心讲解,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悉,该馆计划今年12月正式对市民开放,届时市民凭借身份证就可以免费进馆参观。
顺势而为,立项建馆
“建设省体育博物馆是几代安徽体育人的夙愿。”省体育局办公室主任秦旭介绍,适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四个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7年初,省体育局党组顺势而为,立项建设安徽省体育博物馆,作为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列为体育文化精品工程。
秦旭介绍,安徽省体育博物馆是我省首家综合性体育博物馆,也是全国第四家省级体育博物馆。通过前期精心谋划、精心设计、精心运作,最后精彩亮相。建成后的安徽省体育博物馆,将是我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动员励志教育主阵地、安徽体育宣传窗口、安徽体育名人堂、安徽体育事业档案馆。”
秦旭表示,通过体博馆这个重要的体育文化载体和窗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发扬体育运动拼搏向上的精神;感受运动项目文化,了解深厚底蕴的安徽地域体育文化,砥砺运动激情,厚植文化素养;传承体育文化,致敬体育人物,记录时代光影,赓续体育文脉,打造安徽体育文化宣传名片。”
体育各界,积极响应
“省体育博物馆自开展征集体育文物工作以来,得到了体育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省体育博物馆馆长仇应龙介绍,当得知家乡正在建设体博馆时,他们都希望为家乡的体育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纷纷将自己的奖牌、证书等捐赠给省体育博物馆。
今年4月初省体育局专程前往北京,拜访了中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许海峰,请求他对家乡体博馆建设的支持。当天许海峰即向体博馆捐赠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首枚金牌的复刻品(金牌原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同时,为体博馆建设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和征求文物线索。
王明星、刘玉梅、李兰、陈珍是我省原著名手球运动员,1984年代表中国队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并获得铜牌,实现了中国女子手球历史性的突破。她们“四姐妹”向省体博馆捐赠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手项目铜牌1枚、比赛服1套、领奖服1套、中国代表团入场服1套、花名册1本及珍贵老照片等一批宝贵的实物和历史文献。
杨青是我省著名游泳健将,在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获得冠军。杨青目前在国外,省体育局并没有他的联系方式。当他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委托爱人赵女士把收藏三十多年的金牌、证书、参赛证等珍贵藏品捐献出来。
此外,还有姜宗仪、吴守德等等众多的安徽老一辈体育人,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纷纷表示,“这些所捐奖杯、奖牌、证书、历史物件虽都是自己的心爱之物,但我们乐意捐献出来,充实和丰富省体博馆的馆藏,传承安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踊跃捐赠,传承精神
“建设省体博馆有意义、有必要,对自己有很大的促动。”世界冠军范雪平表示,其实在捐赠奖牌、纪念章的过程中,回顾起了自己运动生涯,当时的酸甜苦辣,现在想想感到很欣慰,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无论是奖牌还是纪念章,放在体博馆里,就是把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变成了永恒。现在在不同的岗位上,作为一个体育人,目标是一样的,信念是相同的。
“建设体博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对传承体育精神、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激励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为家乡争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冠军蔡维燕表示,“我十三四岁就来到了省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再到现在的行政岗位,对体育有着深厚的情感。把这珍藏三十多年的奖牌证书和纪念章捐献给省体博馆是我的荣幸,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那些历史的画面,那才是这些物品最大的价值。”
今年9月女子手球亚洲区奥运资格赛在滁州举行,在中国手球协会主席王涛的邀请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铜牌的老女手队员们,也从全国各地赶到滁州,为后辈加油助威。乘这个机会,刘玉梅让参加活动的15名球员在手球上全部签名,并把签名手球捐赠给了省体博馆。刘玉梅表示,尊重历史,展现安徽体育的辉煌成绩,资料保留下来,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天津全运会空手道冠军王志伟则说得很实在,金牌虽然是我捐赠的,但金牌并不是我一个人的,金牌的背后凝聚了领导、教练、后勤等团队的心血。作为一名运动员,将刻苦训练、拼搏赛场,为国争光、为省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