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一位作家乡下采风途中迷失了方向,夜幕降临,他没有办法,只好就近敲开一户农家大门,向其借宿。农民抬头看了看,从安全角度考虑,农民推辞说:“不行,我家不是旅馆。”作家不紧不慢地说:“你怎么知道你家不是旅馆呢?要是我能说出你家是旅馆,你就让我住吗?”农民惊讶地望着他,满脸狐疑地点了点头。作家说:“我问你,在你未住这房子之前,谁住了它?”农民说:“我父亲呀。”作家说:“在你父亲之前呢?”“我爷爷呀。”作家接着说:“你不要见外,假如你走了,谁会住这里呢?”农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我的儿子。”作家笑着说:“这就对了,谁能证明你家不是旅馆呢?”农民说不过作家,看看他文质彬彬的样子,想来也不是坏人,就让他住了一晚。作家免除了挨饿露宿田头的痛苦。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所折射出的却是换个角度拐个弯,就能使事物的属性发生质的变化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免不了需要交往,交往中并非非此即彼,趋利逐利,以一物换一物,对等相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均衡;就如自然界中,干涸的大地放弃阳光的普照就得到喜雨的滋润,才会是更好的收获;不经意间的偶然碰撞中,如果白眼相望口角相向,心中不免就多了几许烦恼和隔阂,心就会很累,反之则不然。有天,一位同事和我说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说前不久,他们家分配安置房,房子都只有五、六层,无电梯。邻居们来到社区,都争着要中间的三楼、四楼,一层和顶层无人问津,一时间平常客客气气的乡邻们顿时变的气氛紧张起来,他觉得和这些长辈争房子,实在是没有意思,再说还不一定在此就住一辈子,于是就让邻居们挑完后随便要了一套,被分在一楼。一天上午,他带着设计人员在新居琢磨怎么装修的时候,听到几声轻轻的敲门声,他开开门,白发苍苍的邻居王阿姨站在门口,有些语塞,他问她需要帮助吗?她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地说:“小静子,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我的房子选在四楼,这几天跑上跑下看房子,我和老伴感觉上下楼很累,能不能和你换一下房子?谢谢你了。”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他有点无措。后来他笑着说,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四层多好,哪要谢呢。他接着说,如果当初也争着要三楼、四楼,争得面红耳赤,不但闹的人不舒服,也没有以后的和谐,进而见面都不说话就失去做邻居的意义了。
同事的这番话更验证了一个普通的道理:有些事别太在意,也别太看重,有些人也不必太计较,天下没有亘古不变的人和事,相信自己该来的还会来,这样就很轻松。
想不通看不惯的时候拐个弯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阿文和阿牛是同乡,从小在一起读书,后来上了不同的大学,再后来又巧合地分配到一个单位工作,俩人一直相处的很好,几年后,阿文被提拔当了领导,阿牛却一直没有起色,阿牛想,这样回家乡多没有面子呀,于是阿牛有意疏远阿文,其实阿文工作忙还不知道友谊的变味。阿牛一直闷闷不乐地把心思放在读书学习上,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考试,顺利地考上了高级工程师。阿文听说后,立马找来几个朋友小酌祝贺,阿文的举动化解了阿牛心中的感情危机。其实,这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心理矛盾,没有理智和宽阔的胸怀,很可能就会造成感情隔阂,甚至会损失了几十年的友谊。
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不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放弃固定模式的思考,以万物在变的态度,随机应变,因势而为,换几个角度,多拐个弯,世界就会变大,生活就会因此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