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记者在宁夏中卫市等地调查发现,在当地枸杞交易市场,部分不法商户存在类似贴牌情况,还有个别商户,为了让干枸杞防虫、卖相好,用严禁用于食品行业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或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浸泡烘制。而硫磺中所含的砷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都能损伤人体肝肾。(10月21日《新京报》)
用非“中宁枸杞”的枸杞冒充“中宁枸杞”,属于虚构事实对消费者进行欺诈,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此外,贴牌假冒的“中宁枸杞”也损害了枸杞之乡中宁县地理标志所有人的权益,假冒的“中宁枸杞”源源不断流入市场,影响到真正的“中宁枸杞”的销售及声誉,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养生枸杞变“有毒枸杞”,严重损害人体健康,更是违法背德,令人愤慨。
尽管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查处假冒伪劣枸杞,但“硫磺枸杞”“亚钠枸杞”的大量存在、批发问题枸杞时有明显“低硫”标注等诸多乱象说明相关监管还要加强,要加大巡查、查处力度,升级防伪技术,消弭监管漏洞,严厉惩治唯利是图、制假贩假的奸商,以儆效尤,还要发挥“吹哨人制度”作用,激励有正义感的良心商家勇敢维护地方品牌,用“良币驱除劣币”。 有个细节值得关注,“枸杞有没有问题,自己知道就行”,已经成为“行业内潜规则”。“毒”枸杞事件屡禁不止,缘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心中的法治界限、道德底线一再滑坡,漠视他人生命健康、惟利是图早已模糊了是非标准和人性良知。毒枸杞对身体有害,懂行人自己不会吃,只是卖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正如种地农民不吃自己种的毒豆角一样,倘若各个行业都易粪而食,人人都以邻为壑,殊不知谁又逃脱了制毒贩毒食毒的恶性循环呢?
“毒”枸杞谁在制造、谁在吃、该谁反思?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明白食品安全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严打制假售假源头,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强化商业道德与行业自律,提升良心自觉,才能堵住“毒”枸杞等“有毒食品”的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