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旅游丛书·江淮行》(以下简称“丛书”)共分四卷,分别由《皖山》《皖水》《皖人》《皖文》组成。“丛书”是副省长杨光荣亲自出题、创意和擘画,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直接精心组织下,由陈宝红先生担纲主编、周玉冰任执行主编,经多部门和一众作者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一部融知识性、旅游性和艺术性于一炉的精美大书,由国内享有盛誉的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记得在今年8月间,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北京向世界推介安徽新闻发布会上,开席就非常形象地说:“安徽的‘徽’字,上下是山水,左右是人文,这里是好山好水的生态胜地、左右逢源的通衢要地和创新创业创造的养人福地,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覆盖的唯一省份。”
这样醒目提神的介绍,可谓别开生面,风趣而又形象,对无论是了解和不了解安徽的人来说,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更清晰地记住了安徽。
现在,以“山水人文”为主题的“丛书”,正是抓住这点睛之笔,做起了大文章。它以独特而全新的视觉,用隽永而精彩的文字和图片,解读安徽的名山胜水、文采风流;装帧设计错彩镂金、图文并茂。称得上是一本形神高度和谐统一的优秀图书,是一本品读安徽的科学书、畅游安徽的指南书、典藏安徽的文献书。
我曾应邀参与了“丛书”的审读研讨,只半年时间,它就以妖娆的风姿出现在我的书桌上,其工作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完全出于我的想象,不觉欣然!匆忙之下,不惜放下手头的事,急急浏览一遍,完全是在赏读的情景下完成的。
赏读一,“丛书”贵在别出心裁,视角新颖。它舍弃了惯常的旅游类书籍的编写程式,不是对安徽旅游资源笼统的表象描述,或一时一地的孤立介绍;而是将山水人文资源分门别类地串成珠链,以巧妙的构思,组合成整体形态;行文时以文化学者的身份,原汁原味探访安徽山水人文的历史记忆,糅合进作者的独特感受,仿佛是游人身临其境。奇迹在这时产生:安徽旅游资源广大无边,丰富多彩,深不可测。这里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历史之奇、文明之风、诚信之德……无不尽显风流胜慨。这是对安徽旅游资源的深度开掘和表达,收到了与广大游客的互动体验。一书在手,掩卷遐思,有一种“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艺术效果。
赏读二,“丛书”贵在横空出世,磅礴壮观。它紧扣“山水人文”这一主体,和盘托出“徽风皖韵”的形象。所记所载的是悠久与丰厚并存,博大与婉约同在。“徽风皖韵”是“山水人文”的精神内涵,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支撑。它既独领风骚,又珠联璧合。“丛书”的语言,虽出自众人之手,但在整体规章下,经过编修,文风和谐合致,既俊朗飘逸,又气度昂然,好读易记,不乏震撼力度。从而对安徽“山水人文”达到了完美表述。这是对安徽旅游整体形象的一次系统集束、高度点化和精准定位,就像是展翅的凤凰,一书在手,掩卷而思,有一种一飞冲天的神奇感觉。
赏读三,“丛书”贵在通透灵性,妙化天成。安徽“山水人文”旅游资源通透着天然灵性和后天感性,彰显博大的人文情怀,焕发着人格力量的美光。黄山、九华,皖江、淮河,老子、庄子,文房、戏剧……山川灵秀恣肆,人文旷达高蹈;既是历史沧桑的文化载体,也是现代文明的历史碑刻。全书无论文字图片,经过精雕细刻,无缝巧制,无不透视出安徽“山水人文”的天然情致,雅颂逸思。表达了“无山不诗,无水不歌,无人不朗,无文不采”的雕华。书中作者与“山水人文”娓娓而谈,角色不时转换,山水被性格化,人文被书香化。文学、戏剧、医学、雕绘,建筑、文房、徽菜徽茶、彩陶竹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可谓无处不神秀,无物不飞香。一书在手,掩卷神思,满胸画幅,安徽“山水人文”在书中得到了高妙的升华。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让我们从“丛书”中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