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奖缺席一年后“双倍奉送”
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揭晓
3上一篇 2019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揭晓
三名获奖科学家其人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7日17点30分许,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来自英美两国的三位科学家威廉·乔治·凯林(William G. Kaelin), 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Peter J. Ratcliffe)和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7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9年诺贝尔奖表彰三位科学家革命性地发现让人们理解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对低氧诱导因子(HIF1)水平调节机制进行的深入研究。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适应性机制之一,为人类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也有望为对抗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这三位获奖者都生于上世纪50年代,几乎一生都在从事医学研究,在漫长的时间里等待成果经受考验,同时获奖无数。               □据澎湃

威廉·乔治·凯林(美国)

1957年生于纽约,美国癌症学家,哈佛医学院丹纳-法贝尔癌症研究所教授,布莱根妇女医院高级医生。

凯林1979年获杜克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2获得同一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实习,后转至丹纳-法贝尔癌症研究所;1992年有了自己的实验室;1998年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长期致力于肿瘤抑制蛋白相关的抗肿瘤新疗法研究,其在Von Hippel-Lindau(VHL)蛋白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开发治疗肾癌的VEGF抑制剂奠定基础。目前,已有多个治疗肾癌的VEGF抑制剂上市。

凯林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加拿大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盖尔德纳国际奖,2016年获得美国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基础医学研究奖。

彼得·约翰·拉特克利夫(英国)

1954年生于英国兰开夏,英国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牛津大学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的执业临床医生。

拉特克利夫1972年赴剑桥大学和圣巴多罗买医院学习医学,1978年毕业后转赴牛津大学接受肾病学专业培训。他在牛津大学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团队,并在1996年成为全职教授,2004年至2016年曾担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医学系主任。

拉特克利夫主要以对缺氧的研究知名。1989年建立新实验室后,拉特克利夫小组考察了红血球生成素的控制,这种物质在细胞缺氧后便会释放。他们继而研究了一系列细胞用于感知氧气的分子事件。

拉特克利夫自2016年5月起在伦敦担任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临床研究主任,同时他也是牛津大学路德维希癌症研究院成员和标靶研发院主任。他于2002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医学科学院,也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AAS)外籍荣誉成员。

拉特克利夫对氧气感知的研究工作已经获得多项大奖。他于2010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在2014年因为临床医学服务而被封为爵士。2016年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格雷格·塞门扎(英国)

1956年生于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Michael Armstrong教授。

塞门扎1974年从斯里皮高中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遗传学;之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在宾夕法尼亚儿童医院做了博士研究;1986年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成为该校教授。

1992年因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1) 而成为现代低氧研究的奠基人。因为低氧及氧化应激反应是许多重要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塞门扎的工作对肿瘤学及心血管疾病等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塞门扎以对生命系统如何利用、调节氧气的研究知名。他的团队发现HIF-1所调控的基因能够作用于线粒体呼吸,它能够指导细胞对缺氧状况的特殊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在一些癌症疾病中,能观察到HIF的过度表达。

塞门扎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被称为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的盖尔德纳国际奖,2016年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