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穿用度方面,同龄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同学去国外研学,自己也非去不可……孩子的攀比心,不仅让父母忧心忡忡,还“束手无策”。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家长们吐槽,自家孩子的攀比心“强”到令自己没辙。对此,专家认为,家长应以身作则,因为孩子的攀比心和对事物好坏的评价标准,很多时候来源于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不应满口答应,可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 □ 周先荣 白静 记者 马冰璐
孩子盲目攀比,父母“束手无策”
“小时候,总和同龄的小朋友攀比玩具,如今,不仅攀比吃穿,还攀比起研学、旅行等诸多方面。”家住合肥市五里墩街道的罗女士说,16岁的女儿着实让自己头疼,“她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全家人都宠着她,每次她看见别的小朋友玩新奇的玩具,便会吵着闹着要买,我们也基本上有求必应。”
可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罗女士发现,女儿越来越爱盲目攀比,“前段时间,非让我给她换部手机,说好几个同学都换了新手机,自己也得换一部,不然很没面子……”拗不过她每天撒娇、吵闹,罗女士只得给她买了一部新手机。
“可最近,她又吵着闹着寒假要跟同学一起去国外研学,我拒绝她的要求后,她非常生气,还抱怨说,我让她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罗女士说,女儿的攀比心已经发展到必须“制止”的地步,为此,她特地前往街道文明办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向心理专家求助。
无独有偶,最近,家住合肥市望湖社区的钟先生也被儿子的盲目攀比所困扰,“9岁的孩子,不和同学比学习,总攀比吃穿,真气人!”他说,每次儿子看到同学们穿名牌衣服便会回家吵着闹着要买,“都怪我们从小到大太宠他。”
孩子对事物好坏的评价标准来自家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其实孩子对于事物好坏的评价标准来自家长,往往家长在聊天中透露出对某些事物的好坏评价(比如车很贵,出境游很高端),孩子容易从中吸收父母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开始、从细节入手对孩子进行勤俭朴素教育,并以身作则,否则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关于“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别的小朋友会不会看不起我”这类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遇到孩子这类提问,该如何回答?周金妹认为,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并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强迫。久而久之,孩子也将学会尊重家长的感受。比如,在他问及“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时,可以告诉孩子:他有的你没有,你有的他也没有,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购买物品时,如果家长觉得价格贵,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不是我买不起,但是我觉得贵,不值得买。
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周金妹认为,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攻击孩子的短处,比如“她长得真好看,成绩真好,你看看你”,这在短期内容易让好强的孩子进行盲目攀比,长期频繁使用,则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或导致逆反心理。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不同,家长应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予以鼓励,批评孩子时也要注意,把犯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指责,从而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首先应考虑要求是否合理,客观情况是否允许,如果合情合理,不妨满足一下孩子的要求,这有助于亲子沟通。如果现实不可能,也要跟孩子充分沟通说明情况,而不是直接拒绝。”周金妹建议家长制定一个消费计划,与孩子共同约定执行。计划外的消费可要求孩子用帮家里干家务活、勤工俭学的社会实践来获取,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艰辛,并培养理财能力。消费后,可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告诉孩子,买下这个东西是有用处,而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