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合肥设立第三区,这也是如今蜀山区的前身。70年激情岁月,70年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的蜀山人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拼搏奋进、锐意进取,取得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
从1949年到2018年,蜀山区户籍人口由2万增加到57.6万,常住人口达81.81万。2002年区划调整以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2.75亿元增长到661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长到54.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950元增长到48083元,固定资产投资由8亿元增加到221.3亿元,产业结构大幅优化。近年来,蜀山区先后荣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等多项国家级桂冠;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5个“百强区”,已成长为合肥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蜀山,基层党建如何做实?
坐标:翠庭园社区九重锦园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当前,蜀山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研讨会正自上而下火热进行中,各级党员干部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提升理论修养。区领导带头抓学习,各单位举办学习教育活动,集中学习研讨会掀起主题教育热潮。
如何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被打通,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
九重锦园曾是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出名的“老大难”小区。为探索蜀山区“党建引领 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笔架山街道开展“社区书记工作室”试点工作。
在工作室进驻的同时,由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九重锦小区业委会、九重锦小区物业公司三家联合的“睦邻资金”也正式设立,三方不仅整合了小区内的现有设施和场地,还启动了首批“睦邻公益金”,开设了九重锦园小区公益课堂,为小区里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文化、体育课程。
2019年初,合肥市委下发“1+8”文件,提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蜀山区强化责任意识、争先意识、标杆意识,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蜀山区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15名区级领导 “走进千家门 连接党群心”,耐心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各街道迅速响应,建立“大工委”,整合党建资源,服务群众。
2016年,蜀山区在全省率先引入“互联网+党建”,开发应用“锋领蜀山党建云平台”,强化对基层党建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同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暂行办法》,激发和保护全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大力营造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积极履职的良好氛围。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以“红色引擎”带动企业发展壮大。扎实推进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相关规定。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一系列创新举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蜀山,开放之路如何发展?
坐标: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打造全国一流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从发展传统工业到电子商务,再到跨境电商,蜀山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的过程,折射出蜀山区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决心。
2011年,蜀山经济开发区敏锐抓住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机遇,成立安徽(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安徽唯一、全国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8年在100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位列第5名。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并没有让蜀山人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始终谋划未来。2014年,产业园开启了新的征程——跨境电子商务。
蜀山跨境电商园引入恒雅国际、邮境通、阿里巴巴一达通、顺丰速运等近百家进出口业务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和国际物流运输企业,形成跨境电商运营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在蜀山,“买全球、卖全球”的梦想正一步步转化成为现实。目前,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三平台一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形成跨境电商运营发展的生态产业链,成为安徽生机勃勃的“国际会客厅”,助力安徽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天鹅湖中央商务区,经济、文化、商业高度集中,也是人才的聚集地,被誉为安徽的“陆家嘴”。合肥乐堂动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蜀山区土生土长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业务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2018年蜀山区被认定为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政务服务,实现“线上一网、线下一门、现场一次”,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近年来,蜀山区苦练开放发展“内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互动,抢抓开放机遇,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优化开放环境,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蜀山,生态底色如何擦亮?
坐标:小庙镇马岗村小岭南村民组 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寄乡愁
千年流淌的古运河边,小庙镇马岗村小岭南村民组,闲置的老屋正变身精品民宿,农民已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一幅“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当前,蜀山区科学规制小庙镇合六路以北区域,大力建设西郊公园,重点打造将军岭项目。遵循“先留住村庄,再留住乡愁”的思路,不兴大拆大建,充分保留当地生态田园氛围,挖掘村落文化符号和民俗内涵,落成“合肥之源”地理标识,撰写《合肥之源赋》。创新提出“新村民计划”,让村民变“管家”、变“房东”、变“股东”。作为该项目成果的小岭南1号院、2号院就是由马岗村民闲置的老屋改造而来,整体风格质朴简约,融入现代实用元素。
以此为起点,蜀山区将在小庙镇打造1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引进科技、企业总部、双创、艺术作坊等产业,强化乡宿、商务、旅游等配套设施,打造以科创为主,农创、文创为辅的“三产融合”乡村CBD。
近年来,蜀山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让森林走进城市,从2008年到2018年,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5.47%提升到34.74%。狠抓大气污染防控,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上升。让绿色成为发展主基调,让生态成为靓丽新名片。
蜀山,城区品质从何而来?
坐标:三里庵国际商圈繁华商圈让生活更多彩
“30年前,三里庵还是一片农田,谁能想到农田变成了合肥市人气最旺的现代化商业时尚中心。”今年63岁的市民王庆荣在三里庵住了几十年,这里的变化她感受最为真切。
2004年,国购广场开业,成为三里庵商圈的“拓荒者”,家乐福让安徽没有世界500强零售企业的历史就此结束,并在开业当日就创下客流量和实际购买顾客“全球第一”的业绩。2012年,总投资20亿元的之心城购物中心正式开业,刷新了合肥市全新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如今,三里庵商圈已发展了16个年头,随着长江西路完成升级改造,地铁2号线通车、IFC国际金融中心等机构入驻,三里庵商圈展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日均人流量达到20万人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蜀山区版图东西走向,三里庵商圈、新西站商圈等星罗棋布;南北方向,五里墩商圈、新南七商圈、天鹅湖商圈序列分布,十字网形商圈背后是从大型主力商圈到生活体验型都市商圈再到生活配套性商圈等发展定位各异、基础功能齐全的顶层设计,为周边居民营造优质“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一张张融合传统内涵、现代时尚的商业名片绚丽绽放,辐射全省。
城市有品质,群众就有更多获得感。在加速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蜀山区立足功能完善,着眼品质提升,通过老城更新、基础教育均衡化等系列举措,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区品质。近年来,蜀山区先后总结出“群众自治搬迁模式”“模拟搬迁模式”“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菜单化”“绿色回迁”等工作模式,让征迁改造在和谐、阳光中进行,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一批批老城改造工程相继启动,越来越多家庭实现了 “以小换大、旧楼变新”的“安居梦”。
蜀山,民生幸福如何“加码”?
坐标:五里墩街道天一家园小区让老百姓享受便利通行的幸福
“电梯装好了,上下楼买菜、锻炼方便了。”71岁的杨世海老人居住的天一家园5栋2单元,是安徽省第一栋居民自主申请加装电梯的多层住宅,电梯于201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何让需要电梯的居民享受服务?2016年,蜀山区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为重大惠民工程和重要改革事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省首创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揽子政策,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有需要的居民申请加装电梯。
2016年,首批3部加装电梯在林业小区投入使用,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2018年,天一家园小区5号楼2单元成为全省首个由业主自治协商、自主申请加装电梯的项目。此后,黄山路389号、新加坡花园城等小区纷纷有单元楼成功加装电梯。
目前,蜀山区共有20部加装电梯建成投用,近20部电梯正在施工,预计年底将有40部加装电梯投用,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让老百姓享受上下楼便利的幸福。
蜀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坚持八成以上可用财力向民生倾斜,精准对接百姓需求,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保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近一番,“家庭医生”交出亮眼成绩单,让居民足不出户坐享“指尖医疗”;城市阅读空间成为家门口的“图书馆”;养老领域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有机结合;开展“领跑蜀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领航蜀山端午龙舟赛”等系列赛事,打造全球运动爱好者的盛会……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