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亳州,乃江北胜地,南北腰膂,淮西都会,中南锁钥。
这里,土壤肥沃,物华天宝,圣哲流芳,英豪辈出。从打上“商汤的发迹之地”的烙印开始,五千年来,它一如涡河汤汤,奔腾不息,汇江纳溪,拥簇成浩瀚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海。
作为一座闻名世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同时,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有幸福感城市、中国五禽戏之乡、世界道文化中心、世界中医药养生之都、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等光环也无一不闪耀。
近年来,依托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道家文化、白酒文化和曹魏文化,亳州正用深厚的历史底蕴,发扬崇高的体育精神,打造独特的旅游新景,谱写着属于自己的“风雅诗篇”。
2019年年初,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成立,文化旅游体育工作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市正在加大文化旅游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项目推进步伐。市文化馆已建成,免费为市民提供乐器培训等服务;亳奕馆、市体育馆游泳馆已建成运营;20个社区文体中心已建成运营6家……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亳州老百姓在文化旅游体育上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化兴
文化品牌再焕新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亳州既是老子和庄子故里,也是曹操和华佗的故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大地留下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目前,亳州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2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和宣传名片,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亳州大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更多可识别、有内涵,在国内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比如亳州北关老街的改造。
在古城,最多的就是老街巷。2017年底亳州市出台了《亳州市北关历史街区旅游精品线路临街建筑外立面整治工作方案》,全力将北关历史街区打造为亳州传统商业文化展示区和旅游商贸休闲娱乐体验区,活化古城休闲空间,恢复老城新的生机,重现当年一街一货、一巷一品的盛景,让古城的18条老街“枯树逢春”,重新焕发生机。此次改造最大限度地保持古城内传统民居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做到对传统民居的有效保护、科学传承和合理利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积极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艺品牌。亳州市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为主线,明确目标责任,落实保护措施,建立传承机制。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分别为华佗五禽戏、二夹弦和老子传说;省级保护项目38项;市级保护项目已公布五批次共81项。并已培育了大鼓、二夹弦、亳州梆剧、利辛巾帼画会、谯城五马琴书等一大批文艺品牌。蒙城县已正式获批“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古琴之乡”正在申创。谯城区也在积极申创“中国书法之乡”。
此外,亳州市还实施了60岁以上省级非遗传承人口述记录工程;举办了首届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培训工作,开办了非遗知识培训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已评选出19个市级非遗传习基地。
城乡居民同享文化福利
2019年,亳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效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民生工程。截至7月底,全市免费开放场馆数101个,其中,图书馆开放5个,文化馆开放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开放89个,博物馆开放2个。
亳州市文化设施是全方位的,从亳州市中心的图书馆、博物馆,到建安文化广场的文化剧场和之意书社,再到北关的茶戏楼、非遗中心等等。2018年5月开业的亳州同勋文化剧场,是皖北首家传统曲艺剧场,可容纳200余人,古色古香、装潢考究。剧场演出团队来自于天津和北京,现在每个月接待3000多名游客。
依托县、区专业院团、庄户剧团、草根文艺骨干、广场舞队伍等群体,创作展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开展“千场演出惠民生”送演出下乡活动,把农民朋友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文化活动,送到农家庭院、田间地头。2018年亳州市共开展送戏、送电影进万村、进敬老院,扶贫文艺宣传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近2万次。
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成了村民们闲暇的好去处。近年来,亳州市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的作用。2018年,亳州市又依托实体农家书屋,着力打造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建设,方便更多的村民在网上学习科学新技术。目前,亳州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299家,基本上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全覆盖。
文艺佳作扎根人民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部精品佳作的问世,都将带给这座城市丰厚的精神滋养,带给群众无限的正能量。利辛梆剧《春暖花开》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扶贫题材微电影《雪融春归》获第三届两岸青年微电影展“最暖心微电影”奖,励志微电影《美丽的抉择》入选第三届魅力乡村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体育火
推广普及五禽戏
“中国五禽戏之乡”“健身气功五禽戏传承地”“国际健身气功培训基地”“国际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都”,这些头衔,都标志着作为五禽戏发源之都的亳州,对这项全国重点推广的健身功法所做出的贡献。
全市及下辖三县一区均成立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协会,在社区、乡镇、晨晚练点、健身气功俱乐部评精选优,招募精干力量,实现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全覆盖,并设立22个推广普及站点。通过送技术、送教练、送教材“三送”办法,选派教练员到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基层定期开展辅导,累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多人,经培训考试合格颁发证书,派驻到2200个晨晚练点,指导广大市民习练五禽戏。注重发挥“互联网+五禽戏”,开通“一号一网一端”,打造“空中课堂”和“网络课堂”,开办“全民健身一刻钟”广播栏目,每天早上开始播出五禽戏习练口令带,方便群众通过收听收音机和城乡广播网节目习练。亳州还利用各种大型活动,做好体育与文化、旅游等结合文章,推动五禽戏不断发展壮大,走出国门。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禽戏爱好者前来学习,该市先后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五禽戏已成为亳州对外体育文化交往的烫金名片。
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646万人口中五禽戏习练者就高达114万人,五禽戏成为独具亳州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健身品牌。
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
亳州近年一直加大资金投入,在新改扩建公园、公共绿地、广场时,融入各类球场、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落实体育场馆免费低费开放补助政策,扩大对市民免费或低收费服务规模和范围,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市区建设有10个游泳池、占地将近200亩的体育公园、投资4个多亿的体育馆、20个社区文体中心,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市体育运动学校等文化旅游体育项目的建成使用,助推亳州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全民健身和增强市民体质打下了扎实的硬件基础,形成了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