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供电公司:70年电网飞跃 点亮大湖名城
2019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供电公司:70年电网飞跃 点亮大湖名城

90年代农网升级改造图
1978年前的合肥三孝口输电杆线
90年代末,合肥供电包河营业厅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前的合肥供电局三八女子带电班
解放前合肥耀远电力公司旧貌
1956年安徽省内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佛子岭-六安-合肥线路的建成投运
1962年,合肥西郊:电力工人带电作业
1964年合肥市供电大楼
1978年合肥带电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安徽合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放前只有5万人口的江淮小邑到今天国家级长三角副中心,创新之都、大湖名城,“合肥速度”令世人瞩目!

70年来,迎接新中国的曙光,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承载着城市基本功能的合肥电力事业一路走来,推动着合肥发展、变迁与辉煌。现如今,电网发展更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快车道”,为合肥城市腾飞未来保驾护航。

历经二十余载 古城重见光明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电逐渐走进合肥普通老百姓家中。但实际上在解放前,合肥也陆续通电了二十多年,只是我们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也不敢想象的,家家户户照明都是煤油灯。”谈及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现年92岁的原合肥供电局退休职工张维齐如数家珍。

1923年,清末将领叶志超之子叶斗南为首集资4万银元,在东门外木滩街创建合肥耀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26年9月中旬,耀远公司开始发电,供给少数士绅及商铺使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耀远公司被侵华日军掠夺,公司随即停业。

抗战结束后,当时的省政府决定恢复驻地电厂,成立安徽省合营耀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后易名为合肥电灯厂;恢复送电后时供时停,后因物价飞涨、苛捐杂税繁多,电灯厂一直亏损,1948年8月“暂停送电”。直到合肥解放,电灯厂再也没有复活。合肥电灯厂及其前身耀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艰难运营20余载,发电设备总容量仅为160千瓦。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百废待兴的城市迎来重生。同年6月,合肥电力厂筹备委员会成立,着手对160千瓦破损的发电机等设备进行修复,并于同年8月修复完成。先后历经23年风风雨雨,百业凋零的合肥古城又一次重见光明。

百废待兴 在曲折中坚持前行

“解放前,合肥工业几乎为‘零’,随着50年代上海企业陆续内迁,带动了合肥乃至安徽省工业起步与发展,这也对当时电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维齐老人介绍道。

1953年,合肥第一条35千伏田家庵-合肥正式送电,合肥迎来“电网”时代。1956年,安徽省内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佛子岭-六安-合肥线路建成投运。至1960年,响洪甸-六安-合肥,合肥-巢县-杨柳圩等输电工程,110千伏螺丝岗变电站陆续完成,使得合肥电网结构更加完整可靠。

电力得到充分保障,一穷二白惯了的合肥人更有信心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整个50年代,上海陆续内迁56家企业,大大增加了合肥工业产值,改变了合肥工业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匮乏等状况,更进一步拓宽与改变了合肥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1957年,合肥工业年产值终于迎来了“亿元时代”。

工业发展的同时,地区用电量也大幅攀升。1957年,合肥市区工业用电量达1713.6千瓦时,比起1952年增长19倍;1959年,合肥售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1962年9月15日,经安徽省电力事业管理批准,合肥供电局正式成立。

六七十年代的合肥供电事业在调整中得到发展,在曲折中坚持前进。1963年,兴建合肥市第一座110千伏螺丝岗变电所;1972年安徽省第一座220千伏桥头集变电所投入运行。同年,安徽省第一条220千伏淮合线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电网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73年,合肥工业年产值划时代地迈入10亿元门槛,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布局,合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此期间,地区用电量于1970年突破5亿千瓦时,1975年突破10亿千瓦时。1978年,合肥市发展成为全省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14.6%。

改革大潮 充满希望建设未来

“由于硬件、技术、管理上的全面落后,合肥电力供应较为紧张,用电缺口大,拉闸限电多,供需矛盾大。”谈及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用电情况,合肥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程斌遗憾地说。改革开放前,合肥城乡电网结构不太合理,安全可靠性存在一定问题。直至1978年,全合肥市仅有8座变电站,最大负荷仅为12.88万千瓦,不到今天的六十分之一。

作为城市发展保障的电网进入一轮基础建设阶段——至80年代中后期合肥电网建设初具规模,输电网架由110千伏为骨干升级为以220千伏为骨干,电能不仅与省内其他地区可以互为输送,还可以输送至上海、江苏等省市,一跃成为皖中地区的枢纽、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年,合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迎来更大机遇。同一时间,合肥被列入了当时全国首批启动“两网”建设的39个重点城市之一,当时的合肥供电局投入5.21亿元,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316个,实现了110千伏和220千伏高压线路在市区的双环网接线供电,大大提高了供电安全性、可靠性。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1985年,合肥供电局给全市126个乡镇,1434个行政村接上了电,实现区(镇)、乡和行政村100%供电。1998年起陆续投资4.63亿元对农网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基本达到一乡一线供电,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0%;通过此轮改造,农村居民电价降至0.557元/千瓦时,实现了城乡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带来了用电实惠。

经过20年努力,到上世纪末,合肥城乡电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城乡电网初显规模,以全新的面貌奔向新世纪。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