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创新“先手棋” 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
2019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下好创新“先手棋” 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

□ 记者 祝亮
应流集团直升机产品
六轴自主机器人
芜湖造船厂站展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安徽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着力在“四个创新”上下功夫,达到了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同时,安徽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具有安徽经信特色的品牌工作,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正在加速向制造强省迈进。     

【创新】

在原始创新上下功夫

安徽基础研究实力比较强,拥有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大科学装置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这些年,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像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聚变能、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实现了“捷报频传”,保持了全球领先优势。有的人知道,安徽有一个“科学岛”,岛上有一个安徽人俗称的“人造小太阳”,去年首次实现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个“人造小太阳”一旦真正实现,人类能源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所以这个优势还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抓原始创新。

在产业创新下功夫

如果说原始的理论创新是“钱变纸”,产业创新就是“纸变钱”。安徽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每年实施1000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大力推进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这些年安徽采取“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也就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用安徽自己的话说是打造新的“铜墙铁壁”。今年铜陵有色集团和海螺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另一手抓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安徽自己的话说是做好“芯屏器合”工作。所谓“芯”就是芯片产业,安徽积极发展包括“长鑫存储”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129户集成电路企业,未来的合肥将“芯”光灿烂。所谓“屏”就是平板显示产业,合肥集聚了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于一身的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所谓“器”,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六轴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1位。所谓“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创新。

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这是安徽这些年推进创新得出的重要结论。安徽紧紧围绕争创国家实验室、助力国家解决“卡脖子”等难题,整合省内科研单位资源,协同国内外优质创新力量,形成安徽大体量、大协作创新架构。比如安徽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了三个研究院,一是量子创新研究院,二是能源研究院,三是人工智能研究院,都是前沿的重大研究平台。量子创新研究院汇聚了中科院、清华、北大、复旦为代表的一批大院大所大学,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科研力量,研究骨干专家有500多人,都是非常有份量的专家。协同创新的做法已经纳入了中央有关方面最近编辑的《攻坚克难案例》。

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安徽在实践中感到,体制机制越活,创新动力就越强。安徽针对用人管理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率存在的问题,在编制周转池、科技项目管理、股权分红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有效调动了积极性。举个例子,像安徽省首创的“编制周转池”制度,过去存在空编不用、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矛盾,安徽根据这种情况,在科技体制管理改革中实行了省级统筹、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盘活存量编制9万名,1万编制进到高校,6万编制进到医院,2万编制进到村小和教学点,激活了“沉睡的编制资源”。这项改革已经推广到全省本科高校,推广到市以下县级医院,推广到中小学特别是一些边远的教学点,那里最缺编制。再比如,安徽新建运营的安徽创新馆,这是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大型场馆,建筑面积将近10万平方米。创新馆有什么不同呢?它是集知识产权评价、交易、金融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好比知识产权交易的“天猫商城”。上半年全省吸纳的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33.5%。这四大创新激发出安徽加快发展的活力。

【制造】

制造强省扎实推进

制定了制造强省建设方案和制造强省“政策10条”,并配套出台了支持机器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中国声谷发展等系列政策,真金白银支持工业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增速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其中,2017年居全国第6、中部第2位,2018年(9.3%)居全国第4、中部第1位,创近四年新高。

传统产业加速提升

扎实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0%。持续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每年技术改造投资约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工业投资1/2,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近两年累计改造各类设备43万台套以上。大力实施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累计培育“安徽工业精品”500个。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聚焦智能家电、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机器人、汽车、新能源汽车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新型显示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是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基地,贡献了全球20%的智能手机液晶屏、30%的平板电脑显示屏。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四种家电产量约占全国的1/5,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10,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13%,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智能语音入选国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拔节壮大,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同比增长30%。

新型制造加快发展

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工程,建成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工业设计中心195家、企业技术中心1309家,成立智能制造、大数据、磁性材料等产业技术联盟114个。累计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6000余台,认定数字化车间204个、省级智能工厂45个。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6家、绿色设计产品115种、绿色供应链2家、绿色园区6个,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2018年全省民营企业数量首次突破百万户、达112.8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74万亿,贡献了全省56.8%的生产总值、68.8%的税收、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成为安徽工业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GDP突破3万亿的重要支撑。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