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合肥建市,1952年被确定为新中国安徽省的省会,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之一。那时的合肥城区才5平方公里多点,人口也不过5万多;到了197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十倍,人口则达到了70万;到了2018年底,合肥常驻人口数超过800万人,再一次翻了10倍多。
记者从合肥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就业创业资金达5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1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左右,就业创业工作稳中趋好。来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突破9万人,年底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9年上半年合肥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80%,处于近年来的低位水平。
私营和个体经济占就业人员近半数
从城乡结构看,合肥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城镇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乡村。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体,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0%上升至45%左右,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倒金字塔形”就业结构进一步形成。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随着私营和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占到城乡就业人员的近半数。
2018年底,合肥市就业人员达538.1万人,各行业法人单位数达234978个,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7484元,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年平均工资为102954元。
去年,合肥新登记市场主体200081户
数据显示,2018年,合肥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0081户,较2017年同比增长22.9%;新增资本总额6919.16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19.25%。2018年全市市场主体创业活力为23.9%,较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各类型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的创业活力指数较高,尤其是私营企业创业活力十足,达25.49%,高出总体1.6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300元、20200元,增长9%左右,有力支撑了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争先进位的态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65个创业园区带动就业5.56万人
据悉,合肥市建有65个各类创业园区,其中有2家国家级创业园区、4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入驻5167个创业实体,带动就业5.56万人。
根据合肥市的安排,合肥实施创业孵化“3+2”模式。对园区内的在孵企业,给予房租、水电、物管费减免,在国家规定的3年政策基础上,再延长2年扶持期限。
同时,合肥市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75家(其中国家级18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9家(其中国家级12家);加速器8家,在孵团队超5000个、入驻初创企业超6000家。庐阳区“IE果园”、蜀山区“工业设计城”、高新区“国家大学园”“腾讯众创空间”、包河区“青创园”等一批以创意和科技成果为转化对象,为高成长性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空间和配套服务的新载体,不断壮大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