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信用卡当成 “伪精致”的提款机
非常道
儿童安全座椅 应立法强制使用
对“指纹泄密”问题不容小觑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指纹泄密”问题不容小觑

□ 史洪举
 

9月15日,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上,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说,大家在拍照时一般不太会注意到自己比的“剪刀手”很容易泄露身份信息。“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而指纹被提取后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9月16日澎湃新闻)

一定程度上,指纹之于个人的重要意义不亚于身份证。指纹一旦被窃取,将处于不可逆转的状态。因为这一不可替代的指纹信息将永远处于被他人掌握的状态,受害人又不可能通过改变自己指纹来达到防范目的。

从这方面来讲,对指纹信息的保护绝不能掉以轻心。对于个人而言,理应强化防范意识,不向陌生人提供指纹,不在不可信的设备上录入指纹,拍照时注意自我保护,不随意发送带有指纹信息的照片,对有关设备设置“指纹+口令”双因子模式,进而有效避免这一事关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信息被窃取。

总而言之,指纹信息既事关个人人身财产安全,又关乎社会管理秩序,因而,对窃取指纹信息的行为,理当从严惩处。如根据有关规定,窃取公民姓名、身份证号、联系地址、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的,盗用、冒用身份证件的,情节严重的话,即可构成犯罪。举轻以明重,对窃取、冒用他人指纹信息者,也有充分的理由予以惩处。

此外,由于个人指纹大部分用于签订合同、书写借据、开锁、支付等事关人身财产安全的场景,故非常有必要对读取指纹信息的设备从严监管。不妨对指纹开锁、指纹支付等设备在技术上从严要求,在使用上从严管控,如要求增加热感应技术以避免以指纹膜替代指纹,要求增加人像识别和数字密码双验证技术,以防范假冒指纹现象。这样方可有效避免指纹信息被窃取后的一系列问题,让人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而非总是让技术为不法者所掌握后沦为受害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