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发区:走出绿色发展新模式 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开发区:走出绿色发展新模式 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 记者 祁琳 图片由开发区提供
美丽蜀山经开区
 

今年,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在全国开发区范围内开展“绿色生态园区、数字智慧园区、共享协同发展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园区”等相关方面的评选活动;其中首次开展“绿色生态园区”评选,积极落实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昨日,记者获悉,9月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发展大会在厦门举行,会上对相关获奖单位、相关奖项进行授牌。

据了解,全国绿色生态园区评选竞争极为激烈,各省市开发区积极申报,共有几十家入围参评;经过严格考评程序,日前评选结果揭晓,最终全国17家获得“绿色生态园区”殊荣,而安徽省更是拔得头筹,蜀山经济开发区、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肥西经济开发区、濉溪经济开发区、太和经济开发区,共五家榜上有名,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此外,苏滁现代产业园—苏州工业园区,安徽当涂经济开发区—泗涂现代产业园获得“共享协同发展园区”殊荣。安徽开发区用自己的实力交上一份“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践行新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优异成绩单。                

安徽省商务厅: “绿色发展为指导,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动园区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安徽省商务厅处长卢宏世在谈到全省经开区发展方向时说:“经济发展绿色化、产业结构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安徽省商务厅对照这一系列的绿色发展目标,整体规划全省经开区。对‘绿色生态园区’建设,安徽省商务厅响应商务部工作部署,对其创建严格要求。通过创建,推动全省经开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据安徽省开发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冯培林介绍,一直以来,针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省商务厅有着一系列的严格考核标准。记者也了解到,除此之外,该厅还率先在全国对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期的省级开发区,参照商务部制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5大类53项指标进行考核,高标准、严要求。

“以绿色发展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面推动绿色园区建设”。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绿色生态园区的建设发展,已在全省经开区发展建设中进行了一次深刻革命,更让其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道路。

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安徽省商务厅曾多次强调并付诸实践,按照五大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新理念,注重绿色、环保,园区招商,一定避免高污染企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此次评选“绿色生态园区”,安徽五家上榜,也是最好的说明。

在安徽省商务厅“严指导、严管理”下,全省经开区在走“绿色”发展之路上迸发出各种具有改革创新的发展模式,一举拿下全国“绿色生态园区”冠军王。

濉溪经开区 好成绩的背后是对污染企业的“零容忍”

“如何平衡生态和工业的关系,是一道必答题”。作为濉溪工业强县重要支撑点的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濉溪经开区加快发展铝基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推动循环经济,现如今,濉溪铝产业基地具备年加工各类铝材约100万吨的能力。沪源铝业、美信铝业、家园铝业、富士特铝业、银丰铝业、华中天力铝业、力幕铝箔等龙头(骨干)企业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涉铝企业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超120亿元。

2018年,濉溪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269.2亿元,财政收入达11.5亿元,招商引资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74亿元,利用省外资金48.3亿元,利用外资8277万美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亮眼的成绩之下,是濉溪经开区坚持用绿色和创新托起工业发展道路,为生态经济贡献着濉溪力量。

濉溪经开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决策部署,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行园区、村(居委会、社区和工业集中区)环境监管网格,严格落实环保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对“小散乱污”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对入园企业建立环保档案,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完善整改方案。这样一来,从源头上隔断掉污染企业的入驻。对现有企业进行拉网式摸排。

此外,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企业,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企业立即停止建设、调试,对设备进行查封,同时依法进行立案查处。

针对重污染天气发布的预警,认真落实企业限停产措施,并多次联合县环保局对企业进行定时巡查、突击检查。引入第三方机构在专业技术层面上全面摸排企业环保问题,跟进落实督察案件整改情况。

长丰(双凤)经开区 “舍”与“得”之间坚守立场,用技术和研发引领绿色

绿色建筑比例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固体废物处理率)为100%;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100%……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绿色发展的明证。此次获评,是长丰(双凤)经开区继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获评国家级创业创新特色园区后,摘得的又一“国字号”荣誉。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长丰(双凤)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了节能环保、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及工程机械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截至2018年底,累计引进项目约700 个,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89家,聚集了鸿路集团、伊利集团、万和集团、荣事达集团、南山集团、万达集团、京东集团、苏宁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长丰(双凤)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已牢牢占据长丰县“半壁江山”,为长丰县贫困县出列、进军全国百强县提供了强力支撑,在长丰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生态园区,加快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建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发展质态优良的合肥北部产业新城。

绿色生态联想到的必然为节能环保,长丰(双凤)经开区作为安徽省节能环保示范基地,其中对于绿色生态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为此走出属于自己的节能环保新路子。

大力促进产业整合、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构筑平台。以鸿路集团、舜禹水务、瑞纳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园区第一大主导产业,在全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已超过50%。

长丰(双凤)经开区一方面立足绿色招商,严把招商引资关口,注重从数量招商向质量招商的转变,认准生态经济这条主线,着力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在“舍”与“得”之间坚守立场。凡属于污染生态环境、落后产能、高能耗的产业,即使投资再大,也坚决舍弃。

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长丰(双凤)经开区在能源替代、能耗减量、资源化再利用、系统优化、工业环保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用技术和研发引领开发区走上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

在环境保护上, 长丰(双凤)经开区还以推进“河长制”工作为抓手,认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企事业单位雨污混接整改,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大房郢水库上游建设数千亩竹海项目,加强水源地生态涵养林建设。同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抑尘措施。

蜀山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锁定绿色产业方向

“安徽最美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这不仅仅是指卓越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是一处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园区,更多的是指蜀山经开区在绿色生态上做足功夫。积极引进高端产业、绿色产业,强力开辟开发区生态绿色发展新道路。

蜀山经开区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在产业发展、承载能力、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成功由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互联网+”专业园区,形成以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大数据、环境科技、工业设计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逐步成为高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新高地。

目前,蜀山经开区推动传统产业和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的提升,重点推进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全省首家集高端智能制造、高端工艺设计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城,参与研发墨子号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岛坐落园区,成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为抢抓环境产业发展机遇,集中力量打造区域主导产业,蜀山区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拟在蜀山经开区构建以1个国家环境监测技术验证评价和数据服务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防及民用重大装备强电磁环境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N个环保细分产业为主体的“1+3+N”环保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环保产业集聚和应用特色优势,目标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领域战略高技术工程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蜀山经开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谋划区域发展思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明确园区以绿色产业规划为指导,锁定产业方向,实行“点、线、面”结合和“空中、地面、地下”同步推进的管控机制,积极引进高端产业、绿色产业,强力开辟开发区生态绿色发展新道路。

肥西经开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绿色为主线

翡翠公园草木葱茏,紫云湖边繁花似锦,桃花潭水波光潋滟,紫蓬山巅绿树成荫,“低碳生态 高端智慧 产城融合”的规划发展理念在肥西经开区得到了完美体现,商业服务配套完善,生态社区鳞次栉比,一个集产城一体、商务办公、休闲娱乐之大成的魅力之都、工业新城,正如画卷般展现在公众眼前。

作为百强肥西的工业主战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肥西经开区基本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大洋机械为代表的汽车及配套产业,以TCL、通得力电气为代表的家电及配套产业,以泰禾光电、雄鹰科技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以亿帆药业、华润神鹿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安利股份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五大主要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占园区总量的96%以上。

目前,开发区正着力打造“2+2”产业战略新体系,即以江淮汽车、TCL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快推动汽车、家电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持续壮大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两大战新产业,制订发展总体规划,形成推进方案,摸排龙头企业,寻找核心配套,引进研发机构及产业技术联盟。

其中,记者了解到,安利材料是全国同行唯一一家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的企业,这不正是“绿色发展”的一张经典名片吗?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绿色发展是不变的主线。

“项目是我们的生命线,老百姓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发展产业、发展工业目的是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肥西经开区不忘初心,努力做好生态宜居环境。经济发展绿色化、产业结构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绿色化……这一系列指标都表明,绿色生态,是肥西经开区飞速发展的基准。

太和经开区创新监管方式,形成监管合力

节约、低碳、循环……这些有关于绿色生态发展的关键词,在太和经开区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耗、环保的准入门槛,设立环保引导资金,这些工作都显示出绿色生态发展。

太和经开区高瞻远瞩,招商引资坚持环保前置,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环保实行一票否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要求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资源消耗大的项目坚决不批。同时,对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项目,启动环评审批跟踪协调服务机制,开通绿色通道。

除了“进门”严把关之外,太和经开区创新监管方式,确立了“部门倒逼、企业自律”的环境监管原则,形成监管合力。 结合园区环保监管专业力量薄弱、排查手段单一、问题解决不专业等现实问题,园区聘请“环保管家”工作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13.2平方公里、300多家工业企业、1万余名企业员工的环保网络,不断优化问题发现、对症下药、联动治理工作机制,推动环保监管由“被动”变“主动”。

目前,太和经开区探索出一条集科技创新、经济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较好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绿色发展道路,任重道远,太和经开区未来将在多方面下大力气,培育绿色发展理念。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