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暑湿仍盛行,湿热交蒸,饮食物难以保存,容易滋生细菌,加上天气仍炎热,机体一时不能适应,消化功能明显减弱。故消化系统的疾病容易发生,如: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等。安徽省针灸医院脾胃科主任李学军认为,初秋时节慎“瞎吃”尤为重要。
□ 金月萍 王津淼 记者 马冰璐 文/图
勿过食寒凉食品
初秋时节,不可因天气仍炎热而过食寒凉或冰镇的食物,以防损伤阳气。李学军建议,有时需要适当进食温散之品,以温中散寒,如:生姜、葱、蒜等。俗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研究表明,葱蒜类食物具有丰富的植物光谱杀菌素,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所以初秋时节,一定要保证所吃食物是清洁卫生的,切不可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对此,根据时令特点可以适当服用绿豆粥、荷叶粥、薏苡仁粥、藿香正气水等以芳香避晦、消暑化湿,预防暑湿邪气对人体造成伤害。
避免伤津耗气
初秋时节,天气仍炎热,人体皮肤毛孔扩张,通过大量排汗以降低体温,易导致水、电解质的流失。中医理论有“汗液同源”之说,过分出汗可“伤津耗气”。因此,在适当补水、避免过劳的基础上,可选用药粥或汤羹以清暑滋阴,健脾益气。常见清补食品有:绿豆、白合、黄瓜、鸭肉等。同时避免过食辛辣、油腻之品,以防伤津耗液,碍于脾胃。
不妨试试这几款经典汤粥之品
冬瓜老鸭汤。老鸭400g洗净切块,冬瓜300g去皮、切成块 ,姜切片,枸杞、莲子洗净。鸭块过开水,捞起,瓦煲水烧开加鸭块、姜片、料酒、莲子加盖大火烧开,去掉浮沫转小火煲一小时后加盐、冬瓜和枸杞再煲20分钟。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健脾利湿、养胃生津的功效,为夏季清补之佳品。
绿豆粳米粥。绿豆60克,粳米100克。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净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粳米和菊花洗净,二者同入锅中,加适量净水,大火水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的辅助食疗。忌同时食用湿燥、麻辣、厚腻的食品。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李学军,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江淮名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擅长诊治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慢性肝病、胆囊炎、炎症性肠病、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擅长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查及镜下治疗胃肠出血、胃肠息肉、疣状胃炎、胃黄色瘤等消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