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不必修建得那么“高大上”
多措并举 治好留守儿童“手机病”
鞋子是用来穿的,不是炒的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9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公共厕所不必修建得那么“高大上”

□ 刘天放
知音 王恒/漫画
 

在株洲黄河路,有这样一间公共厕所:手纸免费、无异味、可精准找到空位。如厕完毕,可以在旁边藤椅上喝上一杯免费热水,或者上楼在图书架里找本书看看,或到隔开的沙发上坐下刷刷手机,甚至还可以弹上一曲钢琴。(8月26日澎湃新闻)

众所周知,“如厕难”是我国不少城市的普遍现象,对此,各地都在绞尽脑汁地破解这个难题,而办法主要是增加厕所的供给。然而,人们在株洲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的厕所修建得“高大上”,免费的手纸、清爽的空调,如厕完毕,可以在旁边喝水、休息、看书,甚至还能弹钢琴。

但如此“高大上”的公厕真有必要吗?大家到底是来“如厕”还是来“休闲”?城市可谓“寸土寸金”,能用于修建厕所的地方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修建一个公厕,却挤压厕所的蹲位,占用大量地方用于“休闲”。而事实上,多少“有闲”人需要如厕后享用这些附属设施呢?

修建豪华公厕,无疑要付出很大成本,占用不少地方。如果把公厕修建得“高大上”,无疑犯了方向性错误。试想,如果把资金和场地用于修建更多的蹲位或尿池,就是在增加厕所的供给,这对缓解“如厕难”无疑大有帮助。而公厕的附属设施过多,肯定无法破解“如厕难”这个难题。

当然,使公厕更人性化,也是构建厕所文化的一个方向。如提供饮用热水、体重仪、急救药箱、手机充电、免费WiFi、公益雨伞等,以及充分照顾老弱病残儿如厕需求等方面,需要考虑周到。但是,当前需要的是更多能用的厕所,而非附属设施过多的公厕。

可见,解决“如厕难”,还是应当重视厕所的供给。如果缺乏足够的公厕,就是再修建几个豪华公厕又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否则,遇到“内急”,人们照样吃苦头。所谓“厕所革命”并不是把厕所修建得如何“高大上”,而是首先保证供应量,这才是最终解决“如厕难”的根本。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