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气温逐渐变凉,大自然中有的花儿都凋谢了,惟有秋菊傲霜挺立,依然粉的似霞,黄的似金,白的似雪,红的似火,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灯笼;尤其那展开的花瓣又像一个个丰收的笑脸,以她独特的美丽和鲜艳,香飘四溢,调节着一个地域的小气候。
我家的阳台上也培育了十多盆品种不一的秋菊,中饭后,我坐在阳台处,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喝茶赏菊,不由得历代文人诗客赏菊赞菊的大量诗篇涌入我的脑海。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陈叔达的“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李山甫的“烟含细叶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黄”、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刘禹锡的“素萼迎寒秀,金英带露香”、张贲的“自知终古清香在,更出梅妆弄晚霞”,以及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等等,这些咏菊诗多以叠字、比喻或是拟人的手法描绘菊花的丰姿秀色之美或是形容清香逸韵的,真是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秋菊不但在文人的笔下被赞誉为花中之王,而且在名人帝王的笔下也生出种种高洁品性。这是因为菊花绽放于岁寒霜降之季,既不争春花之艳色,又不夺夏绿之风采。它自香自珍,在晚秋的风霜中能散发着清幽的芬芳。所以菊花的这种高洁品性历来也是人们歌咏的题材,如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不第后赋菊》和《题菊花》两首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如桃花一处开。”这两首诗以菊喻志,抒写了诗人不屈服于封建恶势力的压迫,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凌云壮志。无独有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尚未登基称帝之时,也曾写过一首风格类似的《菊花诗》,其诗味上比黄巢的淡,而杀气更浓:“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诗句里的字里行间已显现作者早有的远大志向和帝王之气。
秋菊花还有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她既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有多种保健作用,还能经厨师加工制作成多种高档菜肴。自古以来,在苏北民间就留下许多咏菊民谣,而且世代有序相传,已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菊花一身宝,入药价值高;清肝又明目,解气消热躁。”所以,许多人一直爱饮菊花茶,就是这个道理。还有“干菊花,做枕头,一觉睡到日出头。”“做香包,挂胸前,心情好,又养颜。”说明用菊花能加工成多种保健品。“豆腐拌上菊花芽,味道鲜美胜椿芽。”说明菊花菜肴早受人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