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线互联网金融,力促企业创新投入
近半安徽学子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
3上一篇 2019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近半安徽学子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
高校毕业生约2/3选择留在省内发展
□ 记者 祝亮
 

且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二三十年前,大学生还因凤毛麟角被誉为“天之骄子”,而如今,近半数的安徽学子都能接受到高等教育。这得益于我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安徽人的追求已由“有学上”转为“上好学”。  

近半安徽学子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来自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万所,在校生1192.4万人,专任教师65.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7%,均已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学前教育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分别比1978年增加14.6倍、29倍。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两大跨越,“有学上”的任务已经完成,“上好学”的愿景正在致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每十万人口中在校生数2979人,比1978年增长354倍。高等教育开始迈向普及化发展阶段,2017年,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14.7万人、研究生在校生5.8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38.6倍、331倍。民办教育从无到有,2017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060所,在校生264.1万人。

教育支出连续多年成为全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日益增强。基础教育经过恢复和发展、普及与提高,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城镇挤”问题开始缓解、“乡村弱”短板明显拉长。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9个百分点。全力化解大班额问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显著降低。连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16.1亿元)、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投入10.8亿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入176亿元)、“全面改薄”(投入199亿元)等重大项目,中小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地和各类仪器设备值达标率由2012年的7.12、5.5平方米和58.5%提高到9.67、8平方米和100%;中小学标准化率由2012年43.4%提高到100%。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多种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0.4%,实现了农村“一镇一园”目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让残疾孩子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全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据统计,自2007年国家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来,全省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亿人次、945亿元。深入实施“阳光高考”,高考加分政策更严格更规范,投档规则更完善更合理,录取工作更公正更透明。实施高招专项计划,累计招生3.35万人,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子成功实现了重点大学梦。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亿元,营养改善计划实现扶贫重点县全覆盖。2017年全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1140亿元,比1978年的2亿元翻了570倍;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15.29%,教育支出连续多年成为全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我省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提出“一破三立”(“一破”即撤消乡镇教办,“三立”包括成立中心学校、设立教育经费结算分中心、设立教育人才管理中心),进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演变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为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提供了实证和经验。全面推行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大力推进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率先在全国建立“两免一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实施城乡同步推进。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实践环节,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分类招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中小学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政策落实挂钩,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搭建了“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安徽-马里兰高等教育论坛”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大力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建有5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2013年以来来皖留学生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6%。

高校毕业生约2/3留在省内

我省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从人才培养看,仅改革开放后,全省高校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12万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每年平均输送39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二留在安徽。近年来,全省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45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6%,年均开展各类培训100万人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88%以上,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目前,我省高校共有专业点5003个,其中应用型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5%以上。从科技创新看,探索建立校企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全省高校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和科技转化成果。全省高校共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01个,在20所高校建立了3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0所高校建立了12个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仅2009年以来,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9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534项,占据全省获奖总数的“半壁江山”;获专利授权25518项,其中,发明专利7728项;撰写并提交咨询报告740份,被采纳549份;转化科技成果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8183项,经费总收入13.3亿元,转让合同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