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招即将到来,一些线上求职中介平台在通过广告面制造“工作难找”的求职恐慌同时,又声称有招聘“内部资源”“绿色通道”,推出高价“内推”“保offer”等项目,收费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给这些中介平台交了钱就可以保证录取?这个“企业内推”究竟是什么?(8月15日中国之声)
实事求是地说,经过职业测评与认知、简历修改、网申辅导、笔试练习,到群面、技术面试、行为面试辅导等等方面的培训,显然比那些没经过任何培训的求职者有区别。但是,这些充其量只是求职技巧方面的内容。求职成败的关键,还有求职者自身的专业,以及在专业上所表现出的水平。进而言之,如果一个求职者专业一般,水平也一般,这岂是花钱就能换来锦绣前程呢?
同时,也不容否认企业确实更需要了解自身的人才,真正得到内部推荐的人肯定比“海投简历”要顺利。但是,“花钱买课就能拿到的内推”,这到底与企业要求大相径庭:招聘录用的决策,不是培训机构所决定的,一定是企业方所决定的,而且企业方的录用决策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几方共同去面试,甚至是交叉面试共同做的一个决策。也就是说,如果专业能力不行,只是花钱买了这些课程,还是不会应聘成功。
这种把戏,需要求职者擦亮眼睛。求职过程,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现实之中,不排除一些人对自身定位不清、定力不够,碰到点挫折就处心积虑地走捷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傻子都不敢相信的骗人把戏能大行其道,也是基于此。求职者还是要多份理智、清醒,在求职之前把内功练足,与其花钱购买白搭的内推,不如静心打磨自身实力。
当然,更亟待依法介入监管。毕竟,一些求职平台在未取得企业同意,就以“企业在职员工指导”“内推”为幌子招揽生意,本身属于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而“保录取”则涉嫌合同欺诈,相关监管部门完全有理由依法对其进行处罚,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