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八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落幕。中国队收获16枚金牌、11枚银牌、3枚铜牌,位列金牌榜第一。精彩的游泳比赛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也瞬间打通了青年君的“脑回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游泳运动的国家之一,公元前6世纪左右,《诗经》《国风·邶风·谷风》篇就有“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记载。不过,游泳并不完全像今天一样,为了强身健体、为国争光,而是根据不同的现实需要,被广泛地运用在军事、生产生活以及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就来聊聊古代游泳那些事儿。 □ 人民
军事:“奇技者,越深水渡江河者也。”
古代各国之间发生战争,除了陆战中战车、骑士短兵相接,也有利用泅泳潜行破坏敌人防守,配合陆上步兵和骑兵作战的案例。《六韬·奇兵篇》中记载:“奇技者,越深水渡江河者也。”越国当时已有“习流君子之军,宋置楼船军,以习水善泳之人充之。”是为军队习泅泳之证。
不仅靠近江海的南方各国重视“水战”,北方国家也同样重视。春秋时,齐国军队准备北伐孤竹、离枝(今河北卢龙南)两个小国,又怕精通水性的越国水军乘虚而入。于是齐国丞相管仲特意修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水池以训练士兵的游泳技术,并下令称能游者赏十金,结果“未能用金千,齐民之游水,不避吴越”。
这一招非常有效。后来齐桓公率军北上时,越军果然进犯,但齐国早已有所准备:“管子有扶身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曲菑,大败越人。”
秦汉以后,在一些史书中有关修建训练基地、建设和教习水军设立官衔的记述就更多了。
《汉书》记载:“武帝元狩三年,辛酉帝欲浅昆吾,因教习水战作昆明池……”并设有“伏波将军”,伏波意为降伏波涛。《东观汉记》中:“光武以马援为伏波将军”,书中还记有:“贾宗字武孺为长水校尉。”长水校尉是长于水战用船之事务者,可见水战已成为当时较为普遍的作战手段。
到了唐代,水军的训练进一步发展。据《通典·卷一百六十·兵十三》记载,在行军中遇有大河不能游渡时,使用扶縆,“以善游者系小绳,先浮渡水,次引大縆於两岸,立大橛,急定縆,使人挟縆浮渡,大军可为数十道;又用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系其孔,束於腋下,浮渡。”
宋朝同样注重训练水军,赵善湘在任镇江知府时,教浮水军五百人,常以黄金沉江,探得者辄予之。这与前文提到的管仲所使用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攻战中,利用游泳传递情报的事迹也是屡见不鲜。《宋史·忠义传》记载,当时襄阳城被围困已久,张贵抵达襄阳后,“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元兵的封锁日益严密,将水路封锁了连续几十里,还“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碰到撒星桩就用锯子锯断,最后竟然到达了郢,交付了情报。
明代胡宗宪的《战略》中也有提到,“水战非乡兵所惯,为沙民所宜,盖沙民生长海滨,习知水性,出入风涛如履平地。”
可见,游泳这项技能在古代军队中很受重视,不论是传递情报还是发动水战,用好擅泳者,便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生产:“置兵八千人,专以采珠为事。”
游泳不仅能在军事活动中大展拳脚,在生产活动中也十分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有人入水以采珍珠。
《庄子·杂篇·列御寇》就记载了一个“探骊得珠”的故事——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采珠不仅是民间行为,宫中也派“采珠太监”和官吏监督渔民开采珍珠,选择精品运回宫室。公元265至420年间,有了专门从事采珠的行业。在《晋书·卷五七·陶璜传》中就有记载,“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
到了公元907至960年间,统治阶级设有专门的官吏来统治管理采珠工作。五代十国时南汉后主刘鋹“置兵八千人,专以採珠为事”:“凡采珠,必系石于足,腰絙而没焉,深或至五百尺,溺死者甚众。鋹所居栋宇,皆饰以玳瑁珠翠,穷极侈靡。”
明朝的《天工开物·珠》亦有记载,“蜒户采珠,每岁必以三月时,牲杀祭海神,极其虔敬。蜒坐啖海腥,入水能视水色,知蛟龙之所在,则不敢侵犯……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
除了珍珠之外,水底其他的奇珍异宝同样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龙涎香”——“龙出没于海上,吐出涎沫,有三品:一曰泛水,二曰渗沙,三曰鱼食。泛水,轻浮水面。善水者伺龙出没,随而取之。”
娱乐:“出没于鲸波万仞,腾身百变。”
除了用于军事和生产活动之外,游泳也是群众喜爱的娱乐休闲项目。
弄潮是一种特殊的游泳活动。此项活动大约起自唐代,诗人李益在《江南曲》就有提到:“早知潮有讯,嫁与弄潮儿。”到了宋代,弄潮又有了极大发展,成为民间颇受欢迎的娱乐表演。每年八月,钱塘江大潮乃“天下之伟观也”。每逢大潮期,临安城人车倾城而出,沿江搭建观潮彩棚,海面上,潮水如玉城雪岭,遮天蔽日而来。
此时,数百游泳健儿迎潮而上,“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
宋朝时还发展出了“水秋千”这种观赏性的水上运动项目。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一章中,讲述了宋徽宗是如何组织水秋千表演的。
在每年3月20日左右,宋徽宗赵佶会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大臣,前往金明池内的临水殿观龙船争标,“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侯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架(荡)平,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
这种水秋千类似现在的跳水,但不是用跳板或跳台,而是用秋千板。水秋千架在船头上,表演的人借着秋千的摆动,摆到几乎与顶架的横木相平时,突然从秋千上腾空而起,在空中完成翻筋斗等各种动作,最后跳入水中。这是难度极大的跳水表演。因为秋千荡平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没有适时跳离,它就会往回荡,再脱手跳离就很危险了。
当时还有分两队蹴水秋千比动作、比技术的传统,北宋王珪有一首宫词中就描写了两队竞技,宫人内眷争相观看的情景:“内宫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值得一提的是,文天祥也是一位游泳高手。他的高妙之处在于,在江河之上谈笑风生、对弈夺将。每到夏天,他都约上另一位象棋好手周子善一边游泳,一边下棋,“于水面以意以枰,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
游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既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一项非常普及的体育活动。今人对游泳也是钟爱有加,尤其是在夏天,游泳是许多人消夏的方式之一。解暑虽爽,但也要提醒各位游泳爱好者,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切不可逞一时之快而只身涉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