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诗与远方
择一座城 守一颗心
清凉江心岛 诗意生态园
下一篇4 2019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汴河,诗与远方

 

□ 合肥 晁惠芳

汴河,这一处于时间深处的大运河,唤醒了我对唐代几位诗人以汴河为题的诗的记忆。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是借汴水抒发爱人之间的情感。是思念,是哀怨,是甜蜜的忧伤。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是对修通大运河的感怀,赞叹和颂扬。而胡曾的《汴水》则是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担忧。是批判,是痛恨,是忧国忧民的思想。今天宿州的新汴河景区,会给人怎样的感触呢?

初夏的汴水河边,到处是浓得化不开的绿。草坪上,不同颜色的野花在风中起伏摇曳。蜜蜂和蝴蝶像会飞的花朵在草木间起起落落,似乎随时准备择良枝而栖,与花们比美。阳光透过草坪上为数不多的几棵树的树冠间隙,投射下来,形成了许多金色的斑点。风将它们轻轻抬起,再顺势向地面上的闲花野草们抛去,光影随行,暗香浮动。这场景,亦真亦幻、如梦如烟。也是在初夏,也是野花遍地。小伙伴们在花间时而仰望上空,伺机等待蜻蜓蝴蝶落在枝头;时而俯视脚下,看有无蚂蚱从脚边蹦过;时而在草地上打滚翻筋斗,时而互相追逐嬉戏,风收集了我们的笑声,并把它们打造成一个又一个铜铃,“叮叮当,叮叮当”,一路铃声响,童年多欢畅……

如诗如画的童年时光,不经意间就这样展现在我面前。原来,不是一定要到远方才有诗。比如当下,在新汴河景区这块充满原生态气息、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多待一会儿……突然想起了汪曾祺《人间草木》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大自然是灵动多姿的,她不仅给人感官上的愉悦,也给人心灵上的启迪。

汴河,作为战国时期几度开挖和隋朝再度人工开凿的大运河的一部分,承载了一代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北宋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汴河呈现了空前繁荣的状况。《清明上河图》有一段描画的虽然是开封一带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但是北宋汴河两岸城市经济情况真实写照。

朝代更替,时代变迁,自然演变,不知从何时起,汴河的昔日繁华不再,而穿过宿州的汴河,也被淤积的泥沙尘封,并成为宿州旱涝灾害的元凶。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宿州的民众靠肩扛手推,让沉睡千年的古汴河焕发了勃勃生机。

如今的新汴河,清澈的河水泛着微微的涟漪静静流淌,浅水区生长着大片的芦苇,还有在《楚辞》里摇曳的野蒿、菖蒲、野薄荷……岸边高大的乔木腰杆笔直,垂柳舞动着自己柔顺的枝条,灌木丛中的那些花儿旁若无花般地各自开放。突然,几只水鸟从芦苇深处飞向天空。也许自然界留下的生物、植物,至今都没有改变它们的习惯。所以,今天我在新汴河岸边见到的应该还是与隋朝时期一样的水鸟。在汴河水中见到的各种植物,还是与隋朝时期同样的植物。只不过这些植物,在《楚辞》里,被赋上了诗意的灵魂、情感的羽翼。

如今的新汴河,成为宿州市一条美丽的项链。她隔绝了城市的喧闹,流淌出人和自然、诗与远方、古老与现代的距离。不远不近,一切都刚刚好。汴河承载着中华厚重的历史,传承着民族悠久的文明,又揉进了高度文明的现代元素,它不仅是宿州城文明的缩影,也是全部华夏文明的缩影。来到这里的游客,无法置身于千年之前的繁华与喧闹,但至少可以在新汴河景区聆听历史的回声,看今日河边蓬勃生长着、散发着《楚辞》香气的植物;观河对岸带着现代绚丽色彩的鳞次栉比的楼宇在水中的倒影。

汴河景区内,一个大红色的异型钢结构组成的船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是基座是巨型轮船建筑的汴河博物馆的标志,馆内珍藏着的文物静静地诉说着景区的古代、近代和现代,成为史册中记载着的远方。而萦绕在博物馆四周的,人们被新汴河的水掀起来的、在简单的生活中感知到的快乐和幸福的朵朵浪花,以及在各个景点中迸发出的诗意火花,是汴河的当代,它在我们身边萌芽、生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