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 彪
最近,被誉为“街拍胜地”的成都太古里,为了保护公众的肖像权,竖起了“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肖像权”的告示牌,文明守则中也注明,禁止未经允许的拍照或拍摄。同时,这里的街拍客必须办理“拍摄许可证”。成都太古里的街拍已经冷却,而北京三里屯的街拍依然火热。记者调查发现,每天下午3点以后,三里屯的街拍客会逐渐增多,从抓拍到跟拍,街拍客的业务熟练至极。(8月6日《法制日报》)
夏季对于爱美的女孩来说,是一个随意“凹造型”的好季节。然而,当一些女孩穿着时尚、清凉的服饰出来逛街时,很可能会遭到街拍客的抓拍、跟拍。对于被拍女孩来说,恐怕并不知道这些街拍会用在哪里,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不过,只要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街拍”,就会发现很多博主发布大量以“时尚穿搭”为主题的照片和短视频,一些照片和短视频的文字介绍还会用上“遇到自己的前女友”“我的初恋”等字眼来吸引眼球。
事实上,这有着一条网络营利的产业链,被抓拍的女孩被用来“展示穿搭”,而背后则是被“两微一抖”中的账号用来吸引流量、添加广告,进而获利。站在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街拍”无论是用于商业营利还是“自己欣赏”,也无论其是否当时套现,都已经构成了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如果偷拍路人的胸部、臀部,还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
遏制街拍侵权,必须加强源头治理。源头治理,绝非仅仅靠公示牌、文明守则、办理“拍摄许可证”来制止和纠正街拍侵权行为,更要从强化平台责任入手,在完善审核制度、畅通反馈投诉渠道、加强惩罚措施等方面发力,有效规范和约束街拍行为。比如,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时明确规定,平台应将举报按钮置于显著位置,并在接到举报后及时处理举报信息。站在流量风口的网络平台,在获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只有从平台入手,采取必要的防侵权措施,才能减少侵权现象的发生。这也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