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小心“情绪中暑”
爱好运动,65岁保持健康体魄
打伞、戴帽子还不够 防晒霜也要涂起来
安徽爱之桥婚恋中心
记性变得特别差
下一篇4 2019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夏日炎炎,小心“情绪中暑”
专家:学会调节情绪和生活节奏很重要
 

夏日炎炎,烈日不仅让人身体不适,还易引发“心理危机”,不可忽视的是,如今,“情绪中暑”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平日里脾气温柔,情绪稳定的人也容易中招“情绪中暑”。对此,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情绪中暑”的易感人群来说,学会调节情绪和生活节奏很重要。           □ 陈红 周先荣 记者 马冰璐

“好好先生”一点小事就“火大”

最近,在亲朋好友眼中,家住合肥市王卫社区的李先生可谓“性情大变”,连他自己也发现了自己的情绪出现“异常”。“在大家眼里,我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可最近,我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一点点小事就会让我大发雷霆。”李先生说,天气一热,自己就烦躁,继而情绪就不太好。在社区党委、卫计办开设的心理课堂上,他得知,这一切都是“情绪中暑”在作怪。

和李先生有着同样烦恼的,还有家住合肥市五里墩街道的丁女士,“天气一热,我就容易‘暴脾气’,这不,还把客户给得罪了。”她说,眼下自己正在想方设法补救处理此事。

16%的人会出现“情绪中暑”症状

其实,“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出现“情绪中暑”症状,这时人容易情绪失控,容易与他人发生摩擦或争执。

“情绪中暑”的症状多表现为情绪烦躁,常会因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一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或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动作等。

情绪为什么会“中暑”?有研究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情绪中暑”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发生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提醒:高危人群要学会自我减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有些人是“情绪中暑”的高危人群。比如神经症患者,像强迫症、焦虑症等,这些患者核心症状就是焦虑,炎热的天气会促发或加重焦虑,像入睡困难或睡眠浅,易烦躁难耐、为小事发怒,或是原来的强迫症状或焦虑症状更加突出,使生活和工作质量大受影响。

这些患者一方面应按医嘱坚持服药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将这一阶段的生活节奏调得慢一点,工作学习要求降得低一点。

一些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下的职场人士,加班加点、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再加上高温酷暑,极易导致“情绪中暑”;一些不善言谈和沟通的人也会因平素积压的不满、委屈或误会,在炎热的季节里变得更加烦恼而爆发出来。此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躯体疾病的人,也会因气温过高而感不适,加重心理负担、增加烦恼和焦虑。

这些易感人群就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在酷暑天气里,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工作量,合理饮食,改善睡眠,多与家人朋友交流谈心。对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应多与相关医生沟通,监测控制病情变化,不仅为自己营造一个清凉的环境空间,更要保持平和的内心世界。

□ 延伸阅读:

情绪中暑: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叫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