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照片当处方 电商不能“有药无医”
非常道
用法律和技术治理 食品安全谣言
面对“买车返现金”应少些贪欲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法律和技术治理 食品安全谣言

□ 何勇
 

近日发布的《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谣言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食品安全谣言的全链条、智能化、立体治理格局还有待完善。调查显示,这些盛传的食品安全谣言一般有以下特征:不顾事实,夸大其词;张冠李戴,杜撰权威;假意关心,利用心理;偷换概念,违背常识;伪装科学,试验作证。(今日本报11版)

“谣言止于智者”。终结食品安全谣言惑乱人心,就必须推动食品安全谣言“靶向治理”,彻底铲除食品安全谣言产生的土壤,法律与技术手段一个都不能少。

从法律手段说,对造谣者要用重典、下猛药,切实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传播者的处罚、追责力度,让法治承担起扼杀食品谣言的“终结者”角色。一方面,对制造、传播食品谣言者以及幕后雇主,轻则要依照《食品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治安处罚,重则要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有必要考虑推动造谣食品安全直接入刑立法,改变目前造谣食品安全拘留几天了之的局面。另一方面,应当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要求造谣者赔偿给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这既可以鼓励利益受损方个体、集体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提起公益诉讼。

从技术手段说,让技术发挥辟谣功能。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精准辟谣。职能部门要及时、快速组织专家学者发布辟谣信息和公布科学、正确信息,自媒体平台要及时向广大用户特别是阅读过食品谣言信息的用户不停推送辟谣信息,直至用户阅读辟谣信息,达到以正视听效果。另一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让科普跑在谣言前面,真正实现谣言止于智者。职能部门要根据季节性特点,联合权威媒体、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季节性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提高大众认知,让食品谣言失去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