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期将至,在这一个多月的快乐时光里,孩子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反而比在学校更容易带来安全风险。溺水、车祸、跌落……让很多孩子十分受伤,更让家长们痛心不已。如何确保学生暑期安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暑期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暑假是各种意外事故的高发易发期,在安徽也不乏暑期安全问题的案例。
2018年7月前后,安徽省儿童医院紧急收治8名误服剧毒除草剂百草枯的幼童,最小1岁5个月,最大9岁。
2018年7月16日,在合肥信旺华府骏苑小区,一居民家中突发火灾,事故造成12岁的姐姐被烧伤,5岁的弟弟不幸身亡。据孩子母亲介绍,事发时,孩子奶奶出门买菜,只有两个孩子在家中,不料发生悲剧。
就在前几天,6月23日,金寨县4名少年史河落水溺亡。据媒体公开报道,仅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安徽省就发生了十几起溺水悲剧。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8年全国共发生涉及学龄阶段少年儿童的伤亡交通事故2万余起,造成2200多名少年儿童死亡,给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
此外,暑假期间,孩子们多了出去玩耍的机会,拐卖团伙又趁机“活跃”起来。据数据统计,中国每年失踪儿童人口高达20万,而找回率仅有0.1%,这还只是2013年的数据。
家长监管不能缺位
一个又一个的案例都说明,暑假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教育的不足,而这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进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学生暑期安全管理,我省几乎各个学校都在最近组织学生学习了暑期安全知识,并将有关安全内容发放给家长,努力提升学生及家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暑假期间,孩子脱离了学校和老师的监管,家庭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次《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因,7至8月暑假期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
从往年的暑期安全事故来看,有的父母白天工作,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能碰、哪些不能碰,防火防电防意外坠落,还要特别提醒孩子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在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更需要引起重视,禁止私自下河下塘玩水。
与此同时,全社会都应“伸把手”,及时完善防溺水警示牌和隔离带等安全设施,有关部门加强重点路段、水域的巡查与监管。总之,学生放暑假,安全不能“放假”。
这份“安全锦囊”请收下
纵观安徽历年的暑期安全事故,溺水、高坠、交通事故、烧烫伤的发生率排在前列,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发生后又该如何处理?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如何避免溺水悲剧发生?警方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到水情不明的地方游野泳。不要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有同伴也不可。下水前一定要做适量热身运动,用冷水擦身适应水温。在水中不能互相打闹,不要贸然跳水或潜泳。身体不适不要游泳,剧烈运动后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立即下水。
如何防止儿童意外坠楼?消防人员提醒,家长要对居家环境进行安全排查,窗边切忌放置孩子可以攀爬的桌凳。窗户、露天阳台上应安装防护网。家长还要注意告诫孩子不可攀爬手扶电梯,不可在低矮的护栏、窗户边玩耍。
针对防范道路交通伤害,交警部门表示,家长开车带孩子出行,要规范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或系好安全带。与此同时,家长们与社会公众也要规范自己的道路驾驶行为,坚决杜绝酒驾,在居民小区门口等路段控制开车的速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事故大类,还有一些隐患容易被家长忽略。比如暑假期间,由于天气炎热干燥,容易引起火灾。假期开始后,家长就一定要告诫孩子,独自一人在家时,千万不要玩火。千万不能摆弄打火机玩。一旦发生火灾,千万不要惊慌,要拨打119报警,想办法逃出去。
暑期培训和出游也不能大意
暑假在即,家长们已经开始为孩子安排各种培训班和夏令营活动。在此期间,孩子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大意。
“家长们报班的时候,不仅要看培训班有没有证照,最好还能亲自去看一下学习场所是否安全。”一家连锁培训机构的老师对记者说,他建议家长仔细察看机构环境,如教室及周边有无安全隐患等。
记者走访了解到,一些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夏令营时,并不清楚组织方是否具备正规资质,多是凭借朋友圈的口碑、宣传广告,或是组织方晒出的成功经验来加以判断。“作为夏令营活动,陪护人员、管护人员是不是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提醒。
合肥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国内正规的夏令营机构都会为营员购买保险,并且配备医护人员。因此,家长带孩子旅游或参加夏令营,一定要到正规的机构去报名,要询问清楚行程安排,明确保险理赔事宜,签署有效合同,索要正规票据,以便出现纠纷时能够有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