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卫健委在我省铜陵市召开“综合医改试点典型经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省进一步拓宽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改革试点范围,形成城市分级诊疗“安徽模式”;在37个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0年,全面实现县域医共体转型升级,打造县域医共体3.0版。
形成城市分级诊疗“安徽模式”
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我省聚焦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全面实施药品和耗材采购“两票制”,创新县域医共体、药品带量采购、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等改革举措。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服务认证卡、绩效考核卡)试点,大力实施健康扶贫,积极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政策落地。十年综合医改成效明显,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由38.6%下降至27.9%,人均期望寿命由74.8岁提升至76.7岁,医改红利惠及民生。
据了解,2018年,我省在铜陵市积极开展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改革试点,按照“分区包段”的原则,构建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由铜陵市立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服务联合体,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我省将试点扩展到铜陵全市,以及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城市分级诊疗“安徽模式”。
今年在50个县区推广实施“智医助理”
今年以来,我省在推广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铜陵试点经验的同时,还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推开智医助理工作。目前,智医助理在天长、阜南等5个试点县区实现了乡村两级全覆盖,并已进入常态化使用,2019年起,在全省50个县区推广实施“智医助理”工程。
今年,我省还在37个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0年,全面实现县域医共体转型升级,打造县域医共体3.0版,通过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有效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