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炮火连天,不惧疾病肆虐,去年4月,中国第七支(安徽)赴南苏丹维和警队踏上了维和征程。一年来,面对南苏丹复杂政治局面、严峻安全形势、危险工作任务和艰苦生活条件,警队队员们始终坚守“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信念,为南苏丹恢复和平与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全体队员全部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和平勋章”。日前英雄们平安归来,记者带你走进他们的故事。
拼命维护秩序,是维和警察的职责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维和队员黄磊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难民营的秩序。这里生活环境差,难民多,突发状况不断:偷盗、打架、家族冲突……
去年8月13日,在朱巴3号难民营外,因一起手机偷盗事件引发矛盾,2分钟内数百人冲出难民营,手持砍刀、棍棒发生械斗。黄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按照规定平时难民营出口处有2名维和警察、10名防暴队员和当地的保安人员负责维持秩序,而那时见情况不对,当地的保安人员早已不见身影。黄磊和其他维和警察用身体挡住小门,拼命劝说青年们放下刀、棍,赶紧回来。
“难民营里有人扔手榴弹,有人拿枪扫射难民营群众,导致数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千人逃离难民营。”中国维和警察临危不惧,在骚乱中控制、疏散人群,寻求人道支援,最终平息了骚乱。
万家团圆时,他在长巡路上
何得文是第二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1年,在东帝汶,他驻守边塞地区受伤不下火线,全力破案制止跨国纷争。17年后,他在战火纷飞的南苏丹,又一次展现了中国警察的坚毅和担当。
今年2月4日是大年三十,这一天,何得文和其他维和警察从联合国营地出发,前往300公里外的拉加地区进行长距离武装巡逻,并对拉加当地警察进行两天培训。“300多公里的巡逻在国内可能只需要3个小时,而在维和任务区却是异常的漫长、艰辛和危险。”何得文说。
白天冒着40℃以上的酷暑在那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到了晚上露宿野外,虽然劳累但还是辗转难以入眠,这期间经过多个交火区域,没有热菜热饭吃的是干粮,精神和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拉加地区。何得文和同事为52名当地警察送来了案件调查、武器使用、警察行为规范等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2月9日下午5点,经过6天5夜的长巡,何得文安全返回了营区,他强壮的身体比出发前明显消瘦,短短六天体重就减轻了8斤。
子弹和手雷面前,蓝盔绝不退缩
维和警察面对的危险比想象的多。去年11月8日深夜,在本提乌难民营内,由7人组成的一伙歹徒持2支AK-47步枪在难民营内抢劫。维和队员张正辉接到报警后和防暴警察一起去围堵这些歹徒。遭遇战中,歹徒们开火,子弹带着火光嗖嗖地从他头上和身边掠过。作为第七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唯一一名延期民警,张凯目前还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其他队员告诉记者,张凯此前在执行任务时,徒手拿雷,经历了惊魂一刻。
去年12月13日,一名危险分子将手雷携带至难民营,被发现时,手雷的安全栓已经不见,随时可能爆炸,而张凯和其他维和警察并没有任何防爆、排爆装备。“让我来!“在危急时刻,张凯主动要求上前,随后用手拿起手雷,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雷体、引信,最后安全将其移交给了埃塞俄比亚步兵营的专业人员。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除了常年战乱,南苏丹的生活环境也是巨大挑战。王军已是第二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但南苏丹的贫穷落后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高温、漫天尘沙、挤在狭小的集装箱房,每天的主食是面条,绿叶蔬菜特别稀有……
南苏丹分为旱季和雨季,用水是难题。旱季干热,中午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雨季路上都是浑水,必须穿胶鞋才能外出。而且,蚊虫铺天盖地,如果被咬,有可能感染疟疾。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维和警队始终坚守使命,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南苏丹恢复和平与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在当地,南苏丹人对中国警察很友好。“他们常说China,Good!”维和警队队员们告诉记者,中国给予南苏丹大量援助,在这里,特别能感受到中国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巨大的反差使我们强烈体会到我们国家的强大、繁荣、安定、和谐,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