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卫生间提供免费厕纸,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时常发生有人贪图便宜把厕纸偷拿回家的情况。近日,记者探访多处公共场所卫生间发现,多数公共场所坚持提供免费厕纸,并不断升级取纸设备,比如北京医院等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寻求既便民又防止浪费的方法。(6月23日《新京报》)
事实上,一卷厕纸,值不了几块钱,问题是,这种浪费和侵占公共财物的不良行为,看似无伤大雅,但当其演变成一种群体行为时,势必会消解城市公共服务的善意。可以预料,一旦“过度用纸”之风难止,公厕管理者只得放弃免费提供厕纸的善举,那些贪图小利的人,不仅再无纸可拿,还要自备手纸如厕,显然是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北京试行“刷脸”取厕纸,是用技术手段培养人们的良好习惯,显然是对文明习惯的一种积极引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市民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并非仅限于公厕中“过度用纸”的不雅之举。比如,城市公共绿地被无情践踏,花草、苗木被恣意采摘,市政和环卫等公共设施被蓄意破坏,甚至被“顺手牵羊”地据为己有,等等。可见,我们的一些市民,在习惯于批评和指责市政设施不优,管理服务意识不强的时候,首先应该反躬自省,检讨和反思一下自己的道德素质,是否已经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相适应呢?
可见,“刷脸”取厕纸,是一种文明的正确打开方式。事实上,公厕中的免费厕纸,更是城市文明的一张试纸。首先,检验出部分市民的品德修为和文明素质,尚与创新化、便民化、人性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一定的差距,更与文明城市的标准格格不入。换言之,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创新社会管理和优化公共服务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堵不如疏,除了“刷脸”取厕纸,现代城市要尽快制定“市民日常行为准则”,正确区分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做到有法可依,照章行事,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市民的行为举止,同时,也让市民有一个基本的文明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