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民政厅发布《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不规范地名84个,其中,海口共有26个、三亚14个。被判定为不规范地名类型的主要有四类:崇洋媚外、刻意夸大、怪异难懂和重名同音。(6月18日《潇湘晨报》)
崇洋媚外、刻意夸大、怪异难懂和重名同音,这是时下中国地名的四大乱象与顽疾,在很多地区或多或少存在,走进某些城市,仿佛出了国,一些地名充斥着洋味,还有一些地名晦涩难懂,故作高深,老百姓对此颇有微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相关部门疏于监管,致使这种怪象愈演愈烈。
之所以有人热衷于用洋文或怪异的名字进行命名,无非是为了博取公众的眼球,很大程度上也是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而更主要的恐怕还是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自以为地名起得好,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实,早在多年前,这种畸形现象就引起了百姓的反感与政府的关注,并且采取了限制性措施,直至进行了全面整治。怎奈这项工作面广量大,加之没有法规跟进,今天整治之后,明天又开始反弹与回潮,陷入了地名乱起的怪圈。
如何规范地名,在下有三个建议,权当抛砖引玉。其一,接受群众对不规范地名的举报,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参与了此类现象就不会存在真空与死角;其二,不规范的地名取缔之后,可以公开征名,给予必要的奖励,既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使新命名的地名获得大众的记忆与认可;其三,为防止不规范地名再次回潮,不妨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制定相关法规,监管到位了,地名规范的那一天也就来临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起一个有文化、有温度、接地气的地名不会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