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公路的不解情缘
室雅何须大
花的位置
下一篇4 2019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与公路的不解情缘

□ 望江 吴根琴
 

我出生在安庆市望江漳湖,那是皖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上世纪六十年代漳湖正在掀起垦湖造田运动,我们的父辈在那个年代从毛安、高士搬迁而来。因此,漳湖在我们的口中叫做“前方”,老家被叫做“后方”。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连接“前方”与“后方”的是一条长长坎坷路。

奶奶说,我尚在襁褓时,父母去后方探亲拜年,总是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行李。没有现成的大路可走,为了抄近路,穿村庄,过田埂,一路走一路歇,从天光微亮走到太阳几尽落山时才能走到“后方”的外婆家。能记事的时候,父亲已经有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从“前方”到“后方”也有了一条砂石路。也许是因为圩区和山区的地质不同,还有当时修路技术受限,这一条砂石路的前半程是砂,后半程则是石。再去“后方”走亲时,拖拉机的两边坐满了人,砂路时车轮容易陷进坑漕,这时就得大人们下来推车。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是在“后方”的石头路上,车轮撞到路上凸起的石块,坐在车里的人都被颠得东倒西歪,有时甚至会被甩下车来。然而就是这样一路颠簸前行,一路上也洒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到了外婆家,我顾不得身上酸痛,奔扑向舅舅们的怀里各种撒娇卖萌。那段调皮轻快的记忆里总是溢满了温情,也种下了我对路的期盼。

似乎在不经意之间,我们的身边都悄然发生了改变。2008年,我到县交通部门工作,十年间,我有幸亲眼见证了一条条大道连接远方,一条条小道串通乡邻,我所在的望江县正以崭新的姿态跨进了新时代的门槛。八百里皖江上游的架起的第一座长江大桥飞越雷池大地,国道347、省道211、省道212等国省道路交织、环绕,为望江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谱写了一篇篇快速发展的华章。武昌湖大闸蟹、泊湖银鱼、联河有机米、风酿酱油这些农特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传播着望江“鱼米之乡”“三孝故里”的美誉。

对于不太出远门的人们来说, 或许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串起了乡邻,连通了家家户户的2300多公里农村水泥路。阳春三月,约上三五好友,或是带上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舒心惬意的“自驾游”。看那一条条蜿蜒的盘山水泥路,穿过金黄的油菜花海,越过潺潺流动的小溪,景随路移,路随景动,一帧帧精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美不胜收。

十年,我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来时路”, 作为交通人,我是自豪的、积极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我读到习总书记在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引用的这句诗的时候,我从路的见证者成为了真正的修路人,也深刻体会了这句诗的涵义。国道347二期建设指挥部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2018年我从机关办公室走向了工程建设一线。测绘、征地、拆迁这些以前在案头材料里出现的字眼,现在成为了我工作中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八月的骄阳、冬月的寒霜还有乡亲们的期盼,伴着我一路成长。“设计交底”“试桩”“系杆拱”这些专业名词在脑中渐渐清晰,再想想肩上担负的使命,我越来越自信。

迎着朝霞,走过机器轰鸣的施工工地,路边的葡萄园在初夏的季节里青翠欲滴,还没成熟的葡萄密密匝匝挤在一块,像极了可爱又淘气的娃娃,仿佛在说他们要沿着这条路走向更远的远方……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